腹膜炎的诊断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观察腹部情况、触诊判断压痛反跳痛、叩诊了解腹腔积液等;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RP因炎症迅速升高;影像学检查里腹部X线看肠管等情况、B超查腹腔积液及器官、CT清晰显示腹腔内病变,不同年龄和体型患者检查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患者腹部是否膨隆,有无胃肠型和蠕动波等情况。例如,弥漫性腹膜炎时患者腹部多呈膨隆状态,这是因为腹腔内炎症导致腹腔内容物增多等因素引起。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小儿腹膜炎视诊时要注意其腹部外观与成人的差异,小儿腹壁较薄,可能更易观察到腹部的异常改变;对于女性患者,还需考虑妊娠等特殊情况对腹部视诊的影响。
2.触诊:是腹膜炎检查的重要环节。压痛、反跳痛是腹膜炎的典型体征。检查时要从非疼痛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疼痛部位。急性腹膜炎患者全腹可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若为局限性腹膜炎,则可在相应部位触及压痛、反跳痛。不同年龄患者对触诊的耐受程度不同,小儿由于配合度相对较差,触诊时需更加轻柔且迅速;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触诊感知的影响。
3.叩诊:可了解腹腔内有无积液等情况。当腹腔内有较多渗出液时,移动性浊音可为阳性。通过叩诊还能初步判断腹腔内病变的大概范围等。不同体型患者的移动性浊音阳性所需腹腔积液量不同,瘦长体型患者可能腹腔积液量较少时就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而肥胖体型患者可能需要较多腹腔积液才会出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一般来说,白细胞计数可升高至(10-20)×10/L甚至更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在80%以上。但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其机体反应可能相对较弱,白细胞升高可不明显;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特点,白细胞计数变化可能有其自身特点。
2.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发生时迅速升高。其升高程度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例如,严重腹膜炎患者CRP可明显升高。不同年龄患者CRP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正常参考值相对成人更低,但炎症发生时升高的规律相似。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检查:可观察有无肠管扩张、气液平面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等并发症,同时对腹膜炎的诊断也有一定辅助作用。例如,机械性肠梗阻常表现为肠管扩张、多个气液平面。对于小儿患者,腹部X线检查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老年患者若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拍摄X线片时需注意体位等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腹部B超检查:能发现腹腔内有无积液,还可初步判断积液的部位、大致量等,对于判断腹膜炎的病因有一定帮助,如是否存在肝胆系统疾病导致的腹膜炎等。不同部位的腹腔积液在B超下表现不同,通过B超还可观察腹腔内器官的形态、结构等情况。对于肥胖患者,腹部B超检查可能因肠气干扰等因素影响图像质量;小儿患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时要注意配合情况,必要时可在镇静下进行。
3.腹部CT检查:对腹膜炎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更清晰地显示腹腔内病变情况,如腹腔内炎症的范围、程度,有无脓肿形成等。能更精确地判断腹腔内各器官的病变,对于一些复杂的腹膜炎病因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含碘对比剂进行CT检查时需谨慎,要评估肾功能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老年患者进行CT检查时要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