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是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中间状态,空腹血糖6.1-7.0mmol/L、OGTT2小时血糖7.8-11.1mmol/L属此阶段,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饮食高热量高糖、缺乏运动)、有家族史、肥胖等是高危因素,不干预易发展为糖尿病且增心血管病风险,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干预,高危人群更要重视早发现早干预。
糖尿病前期是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中间状态,空腹血糖6.1-7.0mmol/L、OGTT2小时血糖7.8-11.1mmol/L属此阶段,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饮食高热量高糖、缺乏运动)、有家族史、肥胖等是高危因素,不干预易发展为糖尿病且增心血管病风险,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干预,高危人群更要重视早发现早干预
血糖相关指标及意义
空腹血糖:正常空腹血糖值一般在3.9~6.1mmol/L之间,而糖尿病前期的空腹血糖范围通常是6.1~7.0mmol/L。当空腹血糖处于这个区间时,意味着身体对血糖的调节功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常,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值处于7.8~11.1mmol/L之间属于糖尿病前期。此时身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有所下降,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有效地处理摄入的葡萄糖。
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分布及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逐渐增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项机能包括胰岛素分泌和作用、代谢功能等都会逐渐衰退,使得血糖调节能力下降。例如,老年人的胰岛细胞功能可能会出现减退,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从而容易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方面: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饮食是导致糖尿病前期的重要因素。比如,经常大量摄入油炸食品、甜品、含糖饮料等,会使身体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热量,超出了身体正常的代谢负荷,进而影响血糖的代谢。
运动方面:缺乏运动的人群患糖尿病前期的几率较高。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葡萄糖。如果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代谢率降低,血糖的消耗减少,就容易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
特殊人群风险: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属于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其遗传易感性会增加,即使生活方式相对健康,也可能因为遗传因素而更容易出现血糖调节异常,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此外,肥胖人群(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即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也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肥胖会导致脂肪细胞分泌一些炎症因子等,影响胰岛素的正常作用,使得血糖难以维持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及应对
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加以干预,很容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而且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例如患冠心病、脑卒中等的几率比正常人更高。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首先建议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进行干预,比如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密切关注血糖的变化情况,如果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仍不能恢复正常,可能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药物干预等进一步的措施。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加强对糖尿病前期的重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降低发展为糖尿病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