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多见于病程长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由高血糖致神经病变引发。症状有排尿困难、排尿异常及尿液相关异常;诊断靠病史采集、尿流动力学及影像学检查;需与前列腺增生、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鉴别,前者发病无性别特异性,有糖尿病病史及相关检查特征,后者有原发病及不同检查表现。
一、定义与基本概况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多见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男女均可发病,年龄方面,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相对更易出现,与长期高血糖状态损伤神经系统相关,高血糖会影响神经细胞的代谢、导致神经纤维变性等。
二、症状特点
(一)排尿困难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尿意频繁但排尿不畅,尿流变细、射程短,严重时可能完全不能排尿,形成尿潴留。例如,部分患者感觉有尿意,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尿液,长时间积累后膀胱内尿液大量潴留。
机制:糖尿病导致支配膀胱的神经受损,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从而影响尿液的排出。
(二)排尿异常
表现:可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有些患者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影响睡眠质量。
机制:神经病变干扰了膀胱的正常感觉功能,使患者频繁产生尿意,同时膀胱的贮尿功能也受到影响。
(三)尿液相关异常
表现:可能出现残余尿量增加,尿液潴留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此时尿液可表现为混浊、有异味等,严重感染时还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长期尿液潴留还可能导致肾积水,影响肾功能,出现水肿等表现。
机制:残余尿量增加是因为膀胱排空不全,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环境,进而引发感染;而肾积水是由于膀胱内压力持续升高,影响到输尿管和肾脏的尿液引流导致。
三、诊断相关特点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糖尿病病史,包括患病时间、血糖控制情况等,因为较长的病程和不佳的血糖控制往往与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了解排尿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等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膀胱功能异常与糖尿病的关联。
(二)尿流动力学检查
作用:是诊断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重要手段。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测定膀胱压力、尿流率等指标。例如,可发现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膀胱顺应性改变等情况。
原理:逼尿肌收缩力减弱表现为最大膀胱逼尿肌压力降低等,膀胱顺应性改变则反映膀胱在贮尿期的功能状态,这些指标变化都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相关。
(三)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观察膀胱残余尿量,正常残余尿量一般少于50ml,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往往增多。还能了解肾脏形态,有无肾积水等情况。
膀胱造影:能显示膀胱的形态、大小以及排空情况等,有助于发现膀胱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
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特点
(一)与前列腺增生鉴别
发病群体: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虽也常见于中老年,但无性别特异性(前列腺增生主要影响男性)。
症状表现:前列腺增生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可通过直肠指诊触及增大的前列腺,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尿流动力学等检查有其神经病变相关的特征性改变。
(二)与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鉴别
病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有明确的神经系统原发病,如脊髓损伤、脑出血等,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并发症,有糖尿病的相关表现,如血糖异常等。
相关检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血糖检测以及针对性的神经电生理等检查可进行鉴别,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检查有其独特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指标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