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结核可分为结核性脑膜炎型和脑实质结核瘤型等,结核性脑膜炎型早期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及轻微头痛,中期有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颅神经损害等表现,晚期意识障碍加重等;脑实质结核瘤型有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同年龄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免疫力低下、有结核病史人群脑结核症状有特点。
一、结核性脑膜炎型症状
1.早期症状
全身症状:起病多较隐匿,患者可出现低热,一般体温在37.5~38.5℃之间,可持续数周,同时伴有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引发全身免疫反应,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代谢和功能紊乱的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初期可能仅有轻微的头痛,头痛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多为前额部或双侧颞部疼痛,此时神经系统体征可能不明显。
2.中期症状
颅内压增高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颅内压逐渐升高,患者头痛加剧,呈持续性胀痛,可伴有呕吐,呕吐多为喷射性,与进食无关。同时可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表现为眼底视盘充血、边缘模糊等,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压迫视神经引起的。患儿可能还会出现前囟饱满、张力增高。颅内压增高还可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睡,严重时可出现昏迷。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是常见的脑膜刺激征表现,患者颈部肌肉僵硬,被动屈伸颈部时阻力增大;克氏征阳性,即患者仰卧,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使屈曲的小腿伸直,因屈肌痉挛而阻力增大,达不到135°;布氏征阳性,患者仰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这些脑膜刺激征是由于结核性炎症刺激脑膜及脊神经根引起的。
颅神经损害症状:常见的有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等颅神经受累。动眼神经麻痹可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等;外展神经麻痹可导致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受累可出现面瘫,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闭目不全等。这是因为结核性炎症波及颅底脑膜,导致颅神经受压或受损。
3.晚期症状
患者意识障碍进一步加重,可陷入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同时,由于长期颅内压增高和脑实质受损,患者可出现去大脑强直发作,表现为四肢伸直、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等。还可能出现频繁的癫痫发作,发作形式多样,如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等。
二、脑实质结核瘤型症状
1.颅内压增高表现:如果结核瘤较大或多个结核瘤存在,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型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状相似,但相对较局限。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根据结核瘤所在的脑实质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的局灶性症状。例如,结核瘤位于大脑运动区附近,可引起对侧肢体的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瘫痪等;位于语言中枢附近,可出现语言障碍,如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位于小脑部位,可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肢体协调运动障碍等。这是因为结核瘤占据脑实质空间,压迫周围脑组织,影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不同年龄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由于颅骨尚未完全骨化,颅内压增高时可能更易出现前囟改变等表现;而老年患者可能全身症状相对不典型,头痛等症状可能不如中青年患者典型,但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往往提示病情较重。生活方式方面,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更容易发生脑结核,其症状可能相对更严重且进展更快,因为免疫力低下使得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能力减弱,结核分枝杆菌更容易在颅内定植并引起病变。有结核病史的人群如果病情复发,脑结核的症状可能与初次发病有一定相似性,但也可能因机体的免疫状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