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高发人群包括糖尿病病程较长者、血糖控制不佳者、合并神经和血管病变者、有足部溃疡或截肢病史者、足部畸形者、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及老年糖尿病患者,这些人群需加强足部护理,早期干预可降低风险。
一、糖尿病病程较长者
年龄与病程关系: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逐渐增加。一般来说,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足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这是因为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逐渐加重。神经病变会使足部的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可能无法及时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血管病变则会影响足部的血液供应,使得足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一旦足部有损伤,就容易引发感染、溃疡等糖尿病足相关问题。例如,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中,糖尿病足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病程较短的患者。
二、血糖控制不佳者
血糖水平影响: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足。高血糖会持续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狭窄、闭塞,进一步加重足部的缺血状况;同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增加了足部感染的概率。比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长期>9%的糖尿病患者,相比HbA1c控制在7%以下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要高得多。
三、合并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患者
神经病变的影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中,周围神经病变较为常见,会使足部的痛觉、温度觉等感觉减退或丧失。患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足部的外伤,如鞋子不合适导致的摩擦、挤压等,而由于感觉减退无法及时做出反应,进而发展为足部溃疡。例如,约60%-70%的糖尿病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
血管病变的影响:糖尿病血管病变主要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会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足部缺血。缺血会使足部组织营养供应不足,一旦足部有损伤,愈合困难,且容易继发感染。比如,下肢动脉造影显示下肢动脉狭窄>50%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明显增加。
四、有足部溃疡或截肢病史者
复发风险:曾经有过足部溃疡或截肢的糖尿病患者,再次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极高。因为之前的足部病变已经破坏了足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身体的修复能力在经历过一次损伤后可能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而且再次面临相同或类似的危险因素时,更容易再次出现足部的病变。例如,有足部溃疡病史的患者,在接下来的1-2年内再次发生足部溃疡的概率较高。
五、足部畸形者
畸形导致的问题:糖尿病患者中,足部畸形较为常见,如高弓足、锤状趾等。这些畸形会使足部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导致局部压力过高,容易引起足部皮肤的磨损、破溃,进而引发感染等糖尿病足问题。例如,高弓足患者的足底压力分布异常,足底某些部位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正常范围,长期下来就容易出现溃疡等病变。
六、吸烟的糖尿病患者
吸烟的危害:吸烟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使血管收缩,进一步减少足部的血液供应;同时,吸烟还会损伤神经,加重神经病变的程度。研究发现,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比不吸烟的患者高出数倍。例如,吸烟的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的患者,这使得足部缺血的情况更为严重。
七、老年糖尿病患者
生理功能衰退: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包括神经功能和血管功能。神经的敏感性下降更为明显,对足部损伤的感知能力更差;血管的弹性降低,血液循环功能不如年轻人,足部的血液供应相对不足。而且老年人的伤口愈合能力也较差,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老年糖尿病患者成为糖尿病足的高发人群。例如,65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患者。
温馨提示:对于上述高发人群,应加强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观察是否有红肿、破溃、水疱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足部受到挤压和摩擦;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维持良好的代谢状态;戒烟等。一旦发现足部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