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和可改变两类。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可改变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其中控制可改变危险因素对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至关重要
一、不可modifiable危险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风险显著增加。一般来说,5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升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血管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程加快,血管弹性降低、内膜增厚等,使得脑血管更容易出现狭窄、堵塞或破裂等情况从而引发脑卒中。
2.性别:男性患脑卒中的风险略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脑卒中风险也会逐渐上升,总体而言性别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3.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脑卒中患者,那么个体患脑卒中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某些遗传性的血管病变、代谢异常等遗传因素会使个体更容易发生脑血管相关的病理改变,例如某些遗传性的凝血因子异常等情况,会增加血栓形成导致脑卒中的可能性。
二、可modifiable危险因素
1.高血压:是最重要且最常见的脑卒中可调控危险因素。血压持续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同时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导致脑血管容易发生破裂出血或堵塞。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血压越高,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越高,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几率。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脂代谢异常等,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高血糖状态还会促进血栓形成,从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长期高血糖会使血管壁增厚、弹性减退,使得脑血管更容易出现病变,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发病风险都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3.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血脂异常会使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斑块的逐渐增大,会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同时斑块破裂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血管堵塞;此外,血脂异常还可能影响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
4.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时,就会堵塞脑血管引发缺血性脑卒中。据统计,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正常人高5-7倍,积极控制心房颤动的心率和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5.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还会引起血脂异常等,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使血管痉挛,影响脑血管的血液供应,同时长期吸烟还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6.酗酒: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血脂紊乱等,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升高;同时还会刺激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对于有脑血管基础病变的人来说,更容易诱发脑卒中。另外,酗酒还可能导致凝血机制异常,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几率。
7.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血糖代谢紊乱等,进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运动不足会使身体的代谢率降低,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而肥胖又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运动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糖等,缺乏运动则会使这些有益的生理效应无法发挥。
8.不健康饮食: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长期高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高油饮食(如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引起血脂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此外,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会导致人体缺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影响血管健康,增加脑卒中发生几率。例如,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有助于抗氧化、降低胆固醇、保持血管弹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