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需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孕期检查、心理调节等多方面管理。饮食要控制总热量,选低GI碳水化合物,保证蛋白质和健康脂肪摄入;运动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注意时间频率;血糖监测要定期,控制目标明确;孕期加强胎儿和自身检查;高龄及有既往不良妊娠史孕妇需更严格管理,孕妇要调节心理保持乐观。
碳水化合物的选择: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避免食用高GI的食物,如白面包、精制糕点等。例如,全麦面包的GI值一般低于白面包,食用后血糖升高相对缓慢。同时,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一般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控制在25-100g左右,可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进行调整。
蛋白质的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优质蛋白质应占蛋白质总量的一半以上。常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有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例如,每日可摄入1-1.5g/kg体重的蛋白质,对于体重60kg的孕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大约为60-90g。
脂肪的摄入: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油脂、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常见于部分加工食品,如部分糕点、油炸食品等。每日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30%以内。
运动管理
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较为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每日可进行3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速度以自我感觉稍快但仍能正常交谈为宜。孕妇瑜伽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同时调节血糖。游泳也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在水中运动可以减轻关节负担,适合大部分孕妇。
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饭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为5天进行,每次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在空腹或血糖过低时运动,运动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活动。
血糖监测
监测频率:孕妇应定期监测血糖,一般每天需要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空腹血糖建议每天监测1-2次,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在三餐后进行监测,每天至少监测3次。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的孕妇,可能需要增加监测次数,如每餐前也进行血糖监测等。
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不宜超过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4.4-6.7mmol/L。通过血糖监测及时了解血糖变化情况,以便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孕期检查
胎儿监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要加强胎儿监测,通过B超检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一般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定期进行B超检查,观察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同时,还可以通过胎心监护来监测胎儿的胎心情况,一般从孕32周左右开始,每周进行1次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
孕妇自身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孕妇自身的检查,包括血压、尿常规等检查。监测血压可以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尿糖、尿蛋白等情况,有助于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
心理调节
情绪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给孕妇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担心胎儿健康、对饮食运动限制的不适应等。孕妇的情绪状态会影响血糖控制,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因此,孕妇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特殊人群提示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时,发生胎儿畸形、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高。这类孕妇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糖,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增加产前检查的频率和项目,如加强胎儿畸形筛查等。同时,要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管理,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
有既往不良妊娠史孕妇:对于有既往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此次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管理。要提前制定个性化的血糖控制方案和孕期监测计划,加强对胎儿生长发育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