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甲状腺腺体自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致甲状腺毒症,引发身体代谢等系统异常。病因有Graves病等,临床表现有代谢亢进、甲状腺肿大、眼征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异常,诊断需综合症状体征等,鉴别需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等区分,治疗有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手术等,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病因
1.Graves病:是甲亢最常见的病因,约占80%-85%。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甲状腺细胞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即TSH受体刺激性抗体(TSI),这种抗体可以持续刺激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多。
2.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多发生于既往有甲状腺结节病史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结节出现自主功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
3.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甲状腺内存在单个或多个自主性高功能的结节,结节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不受垂体TSH的调控,从而引起甲亢。
二、临床表现
1.代谢亢进表现
高代谢综合征:患者常有怕热、多汗,皮肤潮湿、温暖,体重减轻,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等表现。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增多,加速机体氧化磷酸化,增加机体产热和散热,导致代谢率增高。
神经精神系统:患者易激动、烦躁失眠、手和眼睑震颤。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
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悸、气短、心动过速,严重时可发生甲亢性心脏病,表现为心律失常(如房颤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脏的负担。
2.甲状腺肿大: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地中等,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少数患者甲状腺肿大不明显。
3.眼征
单纯性突眼:常见,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表现为轻度眼球突出(一般不超过18mm)、眼裂增宽、瞬目减少等。
浸润性突眼:较少见,但病情较严重,与眶后组织的自身免疫炎症有关。患者眼球突出明显,可大于18mm,伴有眼内异物感、胀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三、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
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升高。其中FT4、FT3是诊断甲亢的主要指标,因为它们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影响,能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
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TSH水平降低,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增多对垂体TSH分泌有负反馈抑制作用。
2.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Graves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TSH受体刺激性抗体(TSI)等自身抗体,对Graves病的诊断、病情活动度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典型的甲亢患者有高代谢表现、甲状腺肿大、血清甲状腺激素升高和TSH降低,即可明确诊断为甲亢。然后进一步寻找病因,如通过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等区分是Graves病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甲亢。
2.鉴别诊断
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肿大,但甲状腺功能正常,血清TSH、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正常。
神经官能症:有类似甲亢的神经精神症状,但无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其他疾病引起的甲亢: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在疾病早期可出现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导致甲亢表现,但患者多有甲状腺疼痛等症状,且甲状腺摄碘率降低,与甲亢的甲状腺摄碘率增高不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后期也可出现甲亢,但多有甲状腺自身抗体明显升高,且甲状腺功能后期可转为减退等。
五、治疗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药物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碘化物形成活性碘,影响酪氨酸的碘化及偶联,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但药物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1-2年,且复发率较高。
2.放射性碘治疗:利用放射性碘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出β射线,破坏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适用于药物治疗复发、甲状腺肿大中度以上等情况,但要注意放射性碘治疗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需长期随访监测甲状腺功能。
3.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有压迫症状,或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等情况。手术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
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甲亢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优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妊娠期甲亢患者需要在妇产科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指导下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因为抗甲状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老年甲亢患者多有合并症,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需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