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通常会脚痛,其原因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有关,神经病变相关脚痛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致多样性质间歇性或持续性脚痛及自主神经病变间接引起脚痛,血管病变相关脚痛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致缺血性疼痛,有脚痛等异常需及时就医检查并综合治疗及保护足部。
神经病变相关脚痛
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周围神经,尤其是感觉神经。当周围神经受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脚部的感觉异常,包括脚痛。这种疼痛的性质多样,可能是刺痛、灼痛、麻木样痛等。例如,患者可能会感觉脚部像有虫子在爬一样的刺痛感,或者是一种持续的灼痛。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脚痛在早期可能表现为间歇性,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变为持续性。从年龄因素来看,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神经功能可能就有一定程度的退化,再加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影响,脚痛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糖尿病病情,进而加重神经病变相关的脚痛。
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也会受到糖尿病的影响,当自主神经病变累及脚部时,可能会影响脚部的汗腺分泌、血管舒缩等功能,间接引起脚部的不适,也可能表现为脚痛相关的症状。
血管病变相关脚痛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这会使脚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引起缺血性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行走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即所谓的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即使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称为静息痛。对于有糖尿病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更高,脚痛的可能性也更大。从性别角度看,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糖尿病足脚痛的不同,但在管理上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糖尿病足患者出现脚痛是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脚痛等异常情况,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足部血管超声、神经电生理检查等,以明确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护足部,避免受伤,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