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好发于40-50岁男性,与多种因素相关,有症状、体征线索时需关注,通过血液、影像学等检查,最终靠肝穿刺活检等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一、定义
考虑原发性肝癌是指医生基于患者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线索,初步将肝癌作为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疾病进行考虑。原发性肝癌是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等因素相关。
二、常见线索表现
症状方面
年龄与性别:好发于40-50岁男性,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出现相应症状时需警惕,例如老年男性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右上腹隐痛、胀痛等可能是线索。
生活方式:有长期酗酒、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出现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表现时,要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是原发性肝癌的相关危险因素。
病史: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史或肝硬化病史的人群,本身就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若出现肝区不适等表现更应考虑原发性肝癌。
体征方面:可能触及右上腹肿块,或者有黄疸表现等。
三、相关检查
血液检查: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AFP升高结合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诊断,但也有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AFP不升高。同时还会检查肝功能等指标,了解肝脏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筛查的常用方法,能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但对于小病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有助于诊断原发性肝癌,并可以了解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与CT类似,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具优势,例如对软组织的分辨力等。
四、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措施
一旦考虑原发性肝癌,需要通过肝穿刺活检等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肝穿刺活检可以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是否为原发性肝癌以及其具体的病理类型等,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