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通常采用全身麻醉,即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入睡来完成检查,其作用机制是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让患者无意识无疼痛感知,与局部麻醉有区别,全身麻醉有优势,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行无痛胃镜需特殊考量及准备监测。
全身麻醉在无痛胃镜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后,药物迅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皮层,从而让患者处于无意识、无疼痛感知的状态,这样医生就能顺利进行胃镜操作,患者不会感觉到检查过程中的不适,如恶心、呕吐、疼痛等。
与局部麻醉的区别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主要是应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滞神经末梢或神经干的冲动传导,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但在胃镜检查中,如果仅采用局部麻醉,患者的咽喉部可能会有一定的感觉,而且在胃镜通过食管等部位时,容易引起患者的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难以完成较为细致的检查操作。
全身麻醉在无痛胃镜中的优势:全身麻醉能最大程度上让患者在舒适、无痛苦的状态下完成胃镜检查,有利于医生清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甚至降部的黏膜情况,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儿童进行无痛胃镜时,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等特点,需要更加谨慎评估麻醉风险。一般来说,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确保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适宜,因为儿童对麻醉药物的代谢等与成人不同,需要专业麻醉医生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等精确计算用药量,以保障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心肺功能减退等情况,进行无痛胃镜时,需要在检查前对心肺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麻醉药物的使用要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麻醉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确保麻醉安全。
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患者,进行无痛胃镜选择全身麻醉需要更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测。例如,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在麻醉后呼吸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做好呼吸支持的准备;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关注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是否会引起血压波动、心率失常等,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