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会引发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和压痛等症状。疼痛特点为隐痛或胀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部位主要在腰骶部且不放射至下肢远端;腰部活动会受限,表现为弯腰等动作不灵活;腰部肌肉可出现痉挛,触摸时有紧张发硬感;腰部肌肉附着点处常有固定压痛点。不同人群在疼痛表现、活动受限程度、肌肉痉挛概率及压痛点感知等方面会因自身情况有差异。
疼痛部位:疼痛主要位于腰骶部,范围较广泛,可牵涉到臀部等部位,但一般不会放射至下肢远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腰部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改变:患者腰部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表现为弯腰、转身、后仰等动作不灵活。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弯腰拾取物品时可能感觉困难,转身时需要整个身体转动来配合,后仰时腰部有明显的牵拉感或疼痛加重。对于儿童,若因长期不良姿势导致腰肌劳损,也会出现腰部活动受限,影响其正常的跑跳等活动;女性在产后若有腰肌劳损情况,腰部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照顾婴儿等日常活动;老年人由于腰肌劳损且本身关节活动度下降,腰部活动受限会更明显,影响穿衣、坐立等基本生活操作。
肌肉痉挛
肌肉状态:腰部肌肉可出现痉挛,触摸时能感觉到肌肉紧张、发硬,像条索状。这是因为腰肌劳损后,肌肉为了保护受损部位会出现不自主的收缩。例如在急性发作期,肌肉痉挛会比较明显,患者能明显感觉到腰部肌肉紧绷,甚至可能导致腰部畸形样改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者,腰部肌肉痉挛可能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更容易发生;有腰部外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腰肌劳损时肌肉痉挛的概率相对较高。
压痛
压痛点位置:在腰部肌肉附着点处常有固定的压痛点,比如骶棘肌附着点、腰椎横突等部位。用手指按压这些压痛点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通过压痛点的定位有助于医生判断腰肌劳损的部位和程度。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压痛点的敏感度可能不同,儿童由于肌肉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压痛点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敏感性变化可能会影响对压痛点疼痛程度的感知;老年人由于可能合并其他腰部疾病,压痛点的判断需要结合更多临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