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性软骨瘤是起源于透明软骨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手和足短管状骨等,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生长可致肿胀疼痛等,X线等可诊断,无症状且生长慢可观察,有症状等需手术,大多良性,预后一般较好。
临床表现与影响
症状表现:一般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出现局部的肿胀、疼痛,尤其是在发生病理骨折时疼痛会比较明显。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手部内生性软骨瘤可能会影响手指的正常活动和外观,比如手指增粗变形等情况。在成年人中,若长管状骨发生内生性软骨瘤,可能会因肿瘤导致骨强度下降,增加骨折风险。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内生性软骨瘤若发生在长骨,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肢体不等长等问题;对于女性患者,若手部内生性软骨瘤影响美观,可能会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内生性软骨瘤导致骨折等情况时,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管理难度。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常用的方法,可见髓腔内有椭圆形透亮点,皮质变薄膨胀,边缘整齐,周围有硬化反应骨,病灶内有斑点状钙化影。CT和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影像学表现上可能有一些细微差异,但总体特征较为典型。
治疗方式
观察等待:如果内生性软骨瘤没有引起明显症状,且生长非常缓慢,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还在发育,可选择定期观察,每半年到一年进行影像学复查,监测肿瘤的变化情况。比如儿童手部的小的内生性软骨瘤,若没有影响功能和生长发育,可暂时不做特殊处理。
手术治疗:当内生性软骨瘤出现疼痛、影响功能、有病理骨折风险或短期内生长较快时需要手术切除。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等选择,对于短管状骨的内生性软骨瘤,多采用局部刮除术,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对于长管状骨的内生性软骨瘤,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手术方式。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术后骨骼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和生长能力,但需要密切关注术后肢体的发育情况。
内生性软骨瘤总体来说大多是良性过程,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预后一般较好,所以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但也需要重视其监测和规范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