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骨刺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含休息制动、物理治疗(热敷、超声波)、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外用);手术适用于非手术无效、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者,术式为跟骨骨刺切除术,治疗需依患者具体情况选合适方案,兼顾不同人群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非手术治疗
(一)休息与制动
适当休息能减少足跟的压力刺激,避免骨刺部位进一步受损。对于经常行走或站立工作的人群,应注意定时让足跟得到放松,比如每小时休息5-10分钟,采取坐姿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一般用40-50℃的温水浸泡足跟,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对温度感知可能不敏感,要特别注意水温,避免烫伤。
2.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热效应等,促进组织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通过特定的超声设备对足跟部位进行照射,每次治疗时间根据设备和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可每周进行数次。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足跟部位的炎症和疼痛,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可能会增加胃肠道不适的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局部外用药物: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直接涂抹在足跟疼痛部位,通过皮肤吸收发挥抗炎止痛作用,相对全身用药副作用可能较小,但过敏体质者需留意是否有过敏反应。
二、手术治疗
(一)适应证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足跟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过3-6个月规范的非手术治疗后,患者足跟疼痛仍剧烈,行走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手术方式
1.跟骨骨刺切除术:通过手术直接切除足跟部位的骨刺,解除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手术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护理,包括伤口的清洁换药、逐渐开始的康复锻炼等。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康复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密切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和身体恢复状况,防止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足跟骨刺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通常作为首选,若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特殊人群的身体状况等,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