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会导致肝损伤,酒精在肝脏代谢成乙醛损伤肝细胞等,不同人群喝酒致肝损伤有差异,如女性、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更易受影响,健康人群应避免过量饮酒,有相关基础病人群要严格限酒或戒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维护肝脏健康。
一、酒精导致肝损伤的机制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乙醇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乙醛具有较强的毒性,它可以干扰肝细胞的正常功能,例如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损害线粒体功能等。同时,乙醛还会促使肝星状细胞活化,导致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进而引发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病变。
二、不同人群喝酒导致肝损伤的差异及影响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女性体内参与酒精代谢的乙醇脱氢酶活性相对男性较低,而且女性体内脂肪含量通常相对较高,而酒精更易溶于脂肪,这使得女性在同等饮酒量下,酒精在体内的浓度相对更高,对肝脏的损伤可能更快更严重。例如有研究发现,女性饮酒后发生酒精性肝病的风险比男性更高。
年龄因素:未成年人的肝脏尚未发育完全,对酒精的代谢能力更弱,饮酒更容易造成肝损伤,可能影响肝脏的正常生长发育。而老年人肝脏的各项功能逐渐衰退,包括代谢功能、修复功能等,所以老年人饮酒后肝损伤的发生概率增加,且恢复相对困难。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且同时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氧化应激损伤,使得肝损伤的程度更严重。另外,本身有肥胖问题的人,饮酒后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酒精性肝损伤的风险也会升高,因为肥胖本身就与肝脏脂肪代谢紊乱相关,再加上酒精的作用,双重打击肝脏。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患有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的患者,饮酒会加重肝脏的炎症反应,加快病情进展,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饮酒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同时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增加肝损伤的可能性。
三、预防肝损伤的建议
健康人群应尽量避免过量饮酒,男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1克酒精相当于约5毫升40度白酒,或10毫升黄酒,或100毫升啤酒等)。
对于本身有肝脏基础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情况的人群,更要严格限制饮酒,最好能做到戒酒,以最大程度降低肝损伤的风险。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