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包含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检查,AFP对诊断原发性肝癌重要,不同人群有不同情况,肝功能检查可反映肝脏相关情况,不同人群有差异;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超声是筛查常用方法但有局限性,CT、MRI对肝癌诊断有价值,CT增强扫描等有作用,MRI对碘造影剂过敏者更适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有创检查有禁忌证;肝穿刺活检可用于难以确诊患者,但有风险,进行前需评估凝血功能等,特殊人群要严格把握。
肝功能检查:可了解肝脏的合成功能、胆红素代谢等情况。肝癌患者可能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轻度升高,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肝功能改变可能有差异,例如长期饮酒者本身可能存在基础肝功能异常,会干扰对肝癌相关肝功能改变的判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可发现直径1cm左右的病变,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对于肥胖患者、胃肠气体较多影响观察时可能存在局限性。不同年龄人群超声检查的操作及图像解读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超声能量的合理使用,避免过度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可明确病变范围,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含碘造影剂时需谨慎,要评估肾功能情况并权衡利弊。
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与CT相仿,且在显示病灶内部结构、与血管的关系等方面可能更具优势。对于某些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MRI是更好的选择。在儿童患者中,MRI检查无需考虑辐射问题,但要注意患儿的配合度,必要时可能需要镇静。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未能确诊时考虑采用。可发现直径<1cm的癌灶,表现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对于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出血倾向等患者禁忌使用。
肝穿刺活检
对于经过上述检查仍难以确诊的患者,可考虑肝穿刺活检。但该检查有出血、肿瘤种植等风险。在进行该检查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情况,对于凝血功能差的患者要谨慎操作。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进行肝穿刺活检时更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密切观察术后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