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诊断需综合病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要询问糖尿病病史及相关诱因、观察脱水和神经系统表现,通过血糖、血渗透压、血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必要时的影像学检查来判断,要考虑不同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及诱发因素以准确诊断并治疗。
临床表现观察
患者通常表现为严重脱水,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烦躁、抽搐、昏迷等,但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比,昏迷程度相对较轻。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神经系统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抽搐等表现,而老年患者神经系统表现可能不典型,需仔细辨别。
实验室检查
血糖测定:血糖显著升高,通常大于33.3mmol/L(600mg/dl)。这是诊断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重要依据之一,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血渗透压测定:有效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一般大于320mOsm/L。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公式为:2×(血钠+血钾)+血糖(均以mmol/L为单位)。高渗透压是导致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关键因素,通过测定血渗透压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处于高渗状态。
血电解质检查:血钠常升高,也可正常或降低,但总体处于高渗状态相关的电解质紊乱。血钾一般降低,因为高血糖导致细胞内钾离子外移,随后随着大量补液,血钾被稀释等原因,会出现血钾降低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由于自身代谢特点不同,电解质变化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患者在脱水及补液过程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与成人有所不同,需密切监测。
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尿常规可出现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肾功能检查可发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提示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这与严重脱水导致肾灌注不足有关。对于有基础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时肾功能损害可能更为严重,需要特别关注。
动脉血气分析:pH值可正常或轻度降低,碳酸氢根轻度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这与机体代偿及脱水等因素有关。
影像学检查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不需要进行常规影像学检查,但对于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或疑似有颅内病变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脑血管意外等其他颅内病变。例如老年患者若同时合并脑卒中,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
总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多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各种可能的诱发因素,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