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后下腹痛可能由宫腔积血、感染、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等原因引起。宫腔积血是流产后子宫收缩欠佳致血液淤积宫腔刺激子宫引起,有多次流产史等情况者易发生;感染是因流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不注意卫生致病原体侵入宫腔,有妇科基础疾病等者风险高;子宫穿孔多在手术流产中因操作粗暴致,有宫腔操作史等者易出现;宫腔粘连是流产致子宫内膜损伤修复时粘连引起,多次流产等宫腔操作者几率高。流产后出现下腹痛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有流产史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出现异常尽早就诊。
一、宫腔积血
成因:流产后子宫收缩欠佳,导致血液淤积在宫腔内,刺激子宫引起下腹痛。常见于完全流产后部分胎盘残留、不全流产等情况,妊娠组织残留影响子宫正常收缩,进而引发积血。
人群差异:各年龄段流产后女性均可能发生,若本身子宫收缩功能较弱,如有多次流产史、子宫畸形等情况的女性更易出现。生活方式上,流产后未充分休息、过早劳累等可能增加宫腔积血风险。
二、感染
成因:流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若不注意个人卫生,如过早性生活、使用不洁卫生用品等,细菌等病原体易侵入宫腔引起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厌氧菌、需氧菌等,感染可导致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出现下腹痛,还可能伴有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等症状。
人群差异:任何进行流产的女性都有感染风险,但本身有阴道炎等妇科基础疾病、流产后未遵循卫生注意事项的女性风险更高。年龄上无特定差异,生活方式中不注意卫生是重要诱因。
三、子宫穿孔
成因:多发生于手术流产中,如人工流产时操作粗暴,器械穿过子宫肌层导致子宫穿孔,患者会突然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多与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相关。
人群差异:多见于有过宫腔操作史、子宫位置异常(如过度倾屈)的女性,手术时操作难度增加,子宫穿孔风险升高。
四、宫腔粘连
成因:流产过程中子宫内膜受到损伤,术后修复时发生粘连,可引起下腹痛,通常为周期性腹痛,与月经周期相关,因为月经血排出受阻会刺激子宫收缩导致疼痛。常见于多次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后。
人群差异:有多次流产史、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发生宫腔粘连的几率较高,不同年龄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中频繁宫腔操作是重要危险因素。
当流产后出现下腹痛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妇科检查、超声等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有流产史的女性,流产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早性生活,一旦出现下腹痛等异常情况要尽早就诊,以便及时处理,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