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损伤需从病因干预、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防治及定期监测等方面综合处理。明确并去除病因,如乙肝抗病毒、酒精性肝损伤戒酒等;调整生活方式,急性期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度运动,保证均衡饮食;合理使用保肝抗炎药物;防治并发症,如肝硬化腹水限钠水、出血时止血降门脉压等;定期监测肝功能、超声、甲胎蛋白等。
一、病因干预
明确并去除病因:若由病毒性肝炎导致慢性肝损伤,如乙肝,需根据病情评估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等针对病因的处理;若是酒精性肝损伤,则必须严格戒酒,因为持续饮酒会进一步加重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则要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不同病因的处理依据各自疾病的诊疗指南,例如乙肝的抗病毒治疗需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等规范来确定具体药物及方案,酒精性肝病的治疗首要就是彻底戒酒等。
二、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休息与运动:急性期或病情较重时需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强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运动需更谨慎,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度;儿童则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适度运动。
饮食:保证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等)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对于有肝硬化等并发症风险的慢性肝损伤患者,要注意避免粗糙坚硬食物,防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例如,肝硬化患者饮食中应避免食用带刺、带骨的肉类等。
三、药物治疗
保肝抗炎药物:可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其通过影响膜结构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稳定胆汁分泌等。但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由医生判断,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等情况不同,儿童使用需特别谨慎,要依据儿童用药的相关规范来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范围等。
四、并发症防治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防治:若慢性肝损伤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出现腹水时,要限制钠、水摄入,必要时使用利尿剂等;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需采取相应的止血、降低门静脉压力等措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防治并发症时需综合考虑其心、肾等多器官功能情况,制定更谨慎全面的治疗方案。
五、定期监测
监测病情变化:定期进行肝功能、腹部超声、甲胎蛋白等检查,监测肝脏的形态、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进展或并发症,调整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患者的监测频率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和病情来合理安排监测时间间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