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有手指屈伸、肩部钟摆运动;中期有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运动;后期有力量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训练中要定期复查,异常及时就医。
肩部钟摆运动:站立位或坐位,身体前倾,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做前后、左右的摆动运动,如同钟摆一样,摆动幅度逐渐增加,每次摆动10-15次,每天3-4组。该运动可以活动肩部关节,防止肩部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适用,但老年患者和儿童在运动时要注意保持平衡,防止摔倒。
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2-6周)
腕关节屈伸运动:患者坐直,患侧手臂自然放在桌上,手掌向下,缓慢将手腕向上弯曲,达到最大程度后再缓慢向下弯曲,重复10-15次,每天3-4组。此运动可以针对性地活动腕关节,恢复腕关节的活动度。儿童进行该运动时,家长要给予指导和保护,确保动作规范;老年患者如果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要注意运动力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移位。
前臂旋转运动:坐位,患侧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然后缓慢做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即手掌向上为旋前,手掌向下为旋后,每组10-15次,每天3-4组。通过前臂旋转运动可以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这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手臂进行各种活动非常重要,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进行,但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旋转的幅度和速度。
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力量训练:可以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每次握力器握紧保持3-5秒,然后缓慢松开,重复10-15次,每天3-4组。也可以进行持物训练,如手持一定重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从1-2公斤开始逐渐增加)的物体,进行手腕的抬起和放下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手腕及手臂的肌肉力量,促进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儿童进行力量训练时要选择合适重量的握力器和物体,避免过度用力影响骨骼发育;老年患者在增加重量时要循序渐进,防止因力量不足导致再次受伤。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进行如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让患者逐渐恢复手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能。例如练习用患侧手拿起杯子喝水,从缓慢平稳地拿起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恢复程度进行调整,儿童要在家长帮助下逐步适应独立完成简单生活活动,老年患者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如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