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有颈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肢体无力等首发症状,颈部疼痛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中老年人更易出现,与颈椎退变、不良生活方式、颈部外伤史等有关;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各年龄段可发生,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与颈椎退变基础、不良生活方式、颈部慢性劳损病史等有关;肢体无力少数患者可首发,中老年人风险相对较高,与颈椎退变、不良生活方式、颈椎疾病家族史等有关。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这与颈椎的退变等因素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下降,更容易发生突出,从而引发颈部疼痛。
生活方式: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颈椎承受的压力增大,易导致颈椎间盘突出,首发症状多为颈部疼痛。例如,每天长时间保持低头姿势工作的办公室职员,患颈椎间盘突出症出现颈部疼痛的风险较高。
病史因素:既往有颈部外伤史者,颈部的结构可能已经受到一定损伤,在此基础上更易发生颈椎间盘突出,首发症状常为颈部疼痛。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表现:当颈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时,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疼痛或麻木可从颈部放射至肩部、上臂、前臂甚至手指。例如,疼痛可呈电击样、针刺样,麻木感可表现为手部指尖的感觉异常。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对于有颈椎退变基础的中老年人,由于神经受压相关的病理改变更容易出现,所以相对更易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作为首发症状。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且颈部姿势不良的人群,颈部受力不均衡,易导致颈椎间盘突出,进而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首发症状。比如,长期从事搬运工作的人群,颈部承受较大外力,易引发颈椎间盘突出。
病史因素:有颈部慢性劳损病史者,颈椎的稳定性和正常结构已受到影响,颈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增加,首发症状可能表现为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肢体无力
表现:少数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发症状可出现肢体无力,常见于手部,表现为持物不稳、精细动作困难等;严重时可出现下肢无力,行走时有踩棉花感。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发生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肢体无力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颈椎的神经功能调节等方面出现退变,神经受压后更易出现肢体无力表现。
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运动、颈部肌肉力量薄弱的人群,颈椎的稳定性差,易发生颈椎间盘突出,从而出现肢体无力的首发症状。例如,长期久坐且不运动的人群,颈部肌肉力量弱,颈椎间盘承受压力大,易发病。
病史因素:有颈椎疾病家族史者,自身发生颈椎间盘突出的遗传易感性增加,若出现肢体无力等表现,需警惕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