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转移瘤的CT表现多样,常见多发结节且大小不一,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或有坏死钙化等,多两肺分布且外周常见,少数有空洞形成,部分可侵犯胸膜致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不同人群表现因相关因素有一定差异。
一、转移瘤的数目
多发结节:肺转移瘤最常见的CT表现是多发结节,可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分布于两肺野,以中下肺野多见。这是因为血液循环中肿瘤细胞容易随血流先到达肺脏,且肺组织的血供丰富,为肿瘤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肺转移瘤的数目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以多发为主。例如,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发生肺转移时更易出现多发结节的表现。
二、转移瘤的大小
大小不一:结节大小可从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较小的结节可能直径仅数毫米,较大的结节直径可达数厘米甚至更大。对于不同病史的患者,肿瘤转移的时间和速度不同,会导致结节大小差异。比如,短期内快速转移的肿瘤,可能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而缓慢转移的肿瘤,结节大小相对差异可能较小。
三、转移瘤的形态
圆形或类圆形:大多数肺转移瘤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结节影,边缘多较清楚。但也有部分结节边缘可呈分叶状,这可能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关。分叶状的形成可能是肿瘤各部位生长速度不一致,或受到支气管、血管等结构的阻挡所致。不同性别患者的肺转移瘤形态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年龄因素可能会影响,比如老年患者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导致形态上有一定差异。
四、转移瘤的密度
密度均匀:多数肺转移瘤的密度较为均匀,但也有部分病灶可能出现坏死、钙化等情况。出现坏死时,病灶内部可表现为更低密度区;出现钙化时,CT上可显示为点状、斑片状高密度影。有既往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其肺转移瘤的密度变化与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等因素相关。例如,某些肉瘤转移至肺时,可能更容易出现钙化等表现。
五、转移瘤的位置
两肺分布:肺转移瘤通常以两肺野分布为主,多位于外周部,靠近胸膜下区域相对常见。这是因为肺外周的毛细血管床较为丰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停留和种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其肺部的基础状态可能不同,肺转移瘤的位置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仍以两肺外周分布为常见表现。
六、其他表现
空洞形成:少数肺转移瘤可出现空洞,空洞壁可薄厚不均。空洞的形成可能与肿瘤组织坏死液化后排出有关。对于有恶性肿瘤病史且肺部出现空洞样转移瘤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等进行鉴别诊断。
胸膜侵犯:部分肺转移瘤可侵犯胸膜,表现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女性患者在检查时若发现胸膜相关表现,需详细询问病史,因为某些乳腺肿瘤等转移至肺时更易累及胸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