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功能异常黄疸有感染、溶血性疾病、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常见原因,需通过胆红素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等项目明确情况,处理措施包括光照疗法、针对病因治疗,同时要密切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加强护理等以保障其健康。
一、新生儿肝功能异常黄疸的常见原因
新生儿肝功能异常黄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等感染可影响肝脏功能导致黄疸;溶血性疾病,如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使胆红素生成过多;先天性胆道畸形也会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进而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黄疸。
二、新生儿肝功能异常黄疸的检查项目及意义
1.胆红素检测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测定是重要指标。总胆红素升高提示存在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可能提示胆道梗阻等问题,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等情况。例如,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时,可反映溶血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
血清总胆红素值能帮助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一般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21μmol/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需引起重视。
2.肝功能相关指标检测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若这些指标升高,提示肝细胞可能受到损害,肝功能异常。
白蛋白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白蛋白降低可能意味着肝脏合成功能出现问题,与肝功能异常相关。
三、新生儿肝功能异常黄疸的处理措施
1.光照疗法
通过蓝光或绿光照射,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是治疗新生儿黄疸常用的非药物方法。对于肝功能异常伴有黄疸的新生儿,根据胆红素水平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一般需注意保护新生儿眼睛和会阴部,避免损伤。
2.病因治疗
若为感染引起,需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等药物控制感染,从根源上改善肝功能异常和黄疸情况。比如细菌感染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若是溶血性疾病导致,可能需要进行换血治疗等措施来降低胆红素水平,同时针对溶血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如ABO血型不合溶血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对于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来解决胆道梗阻问题,以恢复胆红素正常排泄。
四、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新生儿肝功能异常黄疸时,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注意保暖,因为低体温会影响新生儿的代谢,加重黄疸等情况。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按时进行光照治疗等。同时,要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加强护理,定期复查胆红素和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任何治疗和护理操作都要轻柔、规范,最大程度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