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牵引治疗,需密切观察并发症;手术治疗有内固定手术(如DHS适用于稳定型、PFNA适用于各种类型、锁定钢板用于复杂骨折)和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特定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选择并注意术后康复及并发症预防)。
手术治疗
内固定手术:
动力髋螺钉(DHS):适用于稳定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DHS通过将螺钉固定在股骨颈内,钢板固定在股骨外侧,利用杠杆原理将骨折端加压,促进骨折愈合。其优点是固定相对稳定,可早期让患者进行部分负重活动。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单独使用DHS可能效果不佳。手术过程中需要准确复位骨折端,确保螺钉和钢板的位置正确,以保证固定的可靠性。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但术后仍需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髓内固定装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不稳定型骨折。PFNA具有防旋性能好、固定稳定等优点,通过髓内固定,减少了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手术时将髓内钉插入髓腔,利用螺旋刀片进行固定,螺旋刀片可以自动锁定并具有较好的抗旋能力。PFNA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髓腔过于狭窄或骨折粉碎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谨慎选择。在手术操作中,要准确掌握髓内钉的插入深度和螺旋刀片的位置,以确保固定效果。对于老年患者,术后同样需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并且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康复训练。
锁定钢板:对于一些复杂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如粉碎性骨折等,锁定钢板也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锁定钢板具有较好的支撑和固定作用,能够提供坚强的内固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术后需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在选择锁定钢板固定时,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操作。
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年龄较大(一般指65岁以上)、骨折不稳定且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可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较短,创伤相对较小,但术后患者髋关节的功能可能不如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则可以提供更好的髋关节功能,但手术创伤和风险相对较高。在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骨折情况以及患者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期望等因素。对于老年患者,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营养状况等,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术后需要进行严格的康复训练,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并预防假体相关的并发症,如假体松动、感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