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骨软骨炎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观察一般情况及局部表现;实验室检查通过梅毒血清学检查,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来判断梅毒感染;影像学检查中X线早期可见骨质密度减低等,进展期有干骺端毛刷状等改变,CT可评估复杂或早期不典型病变,MRI能显示早期软组织及骨髓病变。
局部检查:检查病变骨骼部位,查看有无肿胀、压痛、畸形等。不同部位的梅毒性骨软骨炎局部表现不同,如发生在长骨时,可触及病变处骨膜下肿胀,有明显压痛,年龄较小患儿因表述能力差,需仔细通过肢体活动等判断是否有疼痛表现。
实验室检查
梅毒血清学检查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常用的有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这些试验是筛查梅毒的常用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反应素。在梅毒性骨软骨炎患者中,若为活动性梅毒感染,该试验可呈阳性。不同年龄患儿进行血清学检查时,需注意采血等操作的规范性,幼儿可能需要更轻柔的采血方式。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等。该类试验特异性较高,用于确诊梅毒。即使患儿年龄小,一旦梅毒螺旋体感染,这些试验也可出现阳性结果,可用于明确患儿是否存在梅毒感染情况。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早期表现:在发病早期,X线可能显示骨质密度减低、干骺端模糊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患儿,骨骼发育程度不同,早期X线表现可能不太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例如幼儿的长骨干骺端可能出现轻度的骨质疏松和模糊改变。
典型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干骺端呈毛刷状、杯口状改变,骨干周围有骨膜下新骨形成等。不同部位骨骼的X线表现有差异,如发生在膝关节周围骨骼时,可观察到膝关节周围干骺端的典型改变,年龄较大儿童的骨骼X线表现相对更易分辨病变细节。
CT检查
对于复杂部位或早期不典型病变的评估: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病变的细节,如骨皮质、骨髓腔等部位的改变。对于一些解剖结构复杂的骨骼部位,如骨盆等,CT能提供更准确的病变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梅毒性骨软骨炎病变累及的范围,不同年龄患儿进行CT检查时,需根据体重等情况合理选择扫描参数,以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减少辐射剂量。
MRI检查
早期软组织及骨髓病变的显示:MRI对软组织和骨髓病变的敏感性较高,在梅毒性骨软骨炎早期,可发现骨髓水肿、软组织炎症等改变。对于不同年龄患儿,MRI检查时需注意固定患儿,避免因不配合导致图像质量下降,通过MRI可以更早地发现病变,尤其是对于一些X线尚未出现明显改变的早期病例,能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