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需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要问受伤机制与症状;体格检查包括局部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影像学检查有X线(初步筛查,见椎体楔状改变、高度减低)、CT(显示骨折细节、判断严重程度及椎管病变)、MRI(显示骨折及软组织受损情况等)。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机制,如是否有高处坠落、重物砸压、交通事故等外伤史,了解受伤时的体位、受力部位等情况;同时询问受伤后的症状,包括疼痛的部位(多为胸腰部局部疼痛,可伴有下肢放射痛等)、程度、是否伴有肢体麻木、无力、二便失禁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受伤机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与暴力外伤有关,而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轻微外伤即可导致;女性在某些特殊生活方式下(如穿高跟鞋增加脊柱压力等)也可能增加受伤风险。
二、体格检查
1.局部检查:观察胸腰椎局部有无肿胀、畸形,骨折处有无压痛、叩击痛,通过脊柱活动度检查判断脊柱活动是否受限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体格检查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骨折处肿胀可能相对不典型,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可能脊柱畸形表现相对隐匿。
2.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患者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情况,了解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伤,如感觉平面是否有改变、肌力是否正常、腱反射是否活跃或减弱等。这对于判断骨折是否合并神经损伤非常重要,不同年龄人群神经系统表现不同,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影响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的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意义: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可显示椎体压缩的程度、椎体的形态改变等。能初步判断骨折的类型,如轻度压缩、中度压缩等情况。
表现:可见椎体呈楔状改变,椎体高度减低。不同年龄患者X线表现略有不同,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可能更易发生且形态表现可能因骨质疏松程度而有差异。
2.CT检查:
意义:能更清晰地显示椎体骨折的细节,如骨折线的走行、椎体后缘是否有骨块突入椎管内、椎管是否狭窄等情况,对于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椎管内病变有重要价值。
表现:可明确椎体压缩的三维结构,发现X线不易察觉的骨折线等。儿童及老年人的CT表现与成人基本相似,但需结合其自身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如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对骨折线显示的影响等。
3.MRI检查:
意义:不仅可以显示骨折情况,还能判断脊髓、神经等软组织是否受损,以及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水肿情况等。对于早期诊断脊髓损伤等有重要意义。
表现:在MRI上可显示椎体骨折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若合并脊髓损伤可见相应脊髓信号异常等。不同年龄患者的MRI表现需结合其生理状态,如儿童脊髓等组织的发育阶段对信号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