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的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含儿童、老年特殊情况及配合牵引)和支具固定(含青少年特殊情况);手术治疗有适应证(如不稳定性骨折伴神经损伤等)和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多数患者,儿童需精细操作;微创手术适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需评估适应证及预防并发症)。
一、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
对于稳定性腰椎骨折,可采用卧床休息的方法。一般需要严格卧床6-8周,在此期间,患者应保持平卧位,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卧床休息时需要更加密切观察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也容易出现畸形等问题。对于老年患者,卧床休息期间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长期卧床更容易发生这些情况。
可以配合使用骨盆牵引等方法,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等情况调整,通过牵引可以减轻椎间盘对骨折部位的压力,缓解疼痛,促进骨折部位的复位和稳定。
2.支具固定
对于轻度不稳定的腰椎骨折,可使用支具固定。支具能够提供外部支撑,限制腰椎的过度活动,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在选择支具时,要根据患者的腰椎具体情况进行定制,确保合适的固定效果。对于青少年患者,由于其身体仍在发育,使用支具时要注意定期评估支具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避免因支具不合适而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对于不稳定性腰椎骨折,如伴有神经损伤症状、骨折移位明显(椎体压缩超过1/3、脊柱后凸角大于30°等情况)的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当患者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损伤表现时,手术解除神经压迫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老年患者,若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即使骨折相对稳定,但如果影响生活质量或有进一步加重的风险,也可能考虑手术治疗,不过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部位,以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和正常解剖结构。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需要手术的腰椎骨折患者。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特点,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和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要考虑到儿童未来生长发育对内固定的影响,可能会选择可吸收的内固定材料等。
微创手术:如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通过percutaneous穿刺,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等填充材料,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的目的。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有一定的适应证范围,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条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微创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但术前需要评估患者的骨密度等情况,术后要注意预防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