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的诊断需从多方面评估,临床表现多样,结合毛细血管血糖测定(低于2.8mmol/L伴相关症状高度怀疑)、空腹及餐后血糖监测、延长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测定,还有肝肾功能检查、自身抗体检测等,综合判断以明确类型及病因。
一、临床表现评估
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低血糖可能出现多汗、震颤、面色苍白、精神不集中、嗜睡、惊厥等;成人可能有饥饿感、心悸、手抖、焦虑、认知障碍等。老年人低血糖有时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意识模糊、跌倒等。需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初步怀疑低血糖可能。
二、血糖测定
毛细血管血糖测定:这是诊断低血糖的重要依据。采用血糖仪检测指尖毛细血管血糖,若血糖值低于2.8mmol/L,同时伴有低血糖相关症状,高度怀疑低血糖症;若血糖低于2.8mmol/L,但无相关症状,需重复检测血糖并结合其他情况判断。不同年龄人群的低血糖诊断临界值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的低血糖临界值通常低于2.2mmol/L,但也要综合临床表现。
三、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测定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若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提示可能存在空腹低血糖的情况。
餐后血糖:对于怀疑餐后低血糖的患者,监测餐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如餐后1小时、2小时等。某些人群可能会出现餐后2-3小时的低血糖,表现为餐后后期的心慌、乏力等症状。
四、延长葡萄糖耐量试验
对于疑似低血糖但血糖测定偶尔正常的患者,可进行延长葡萄糖耐量试验。一般口服75g葡萄糖,分别测定空腹、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糖及胰岛素、C肽等水平。通过该试验可以评估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有助于鉴别是空腹低血糖还是餐后低血糖等不同类型的低血糖。例如,胰岛素瘤患者进行该试验时,可能会出现低血糖时胰岛素水平不适当升高的情况。
五、胰岛素和C肽测定
胰岛素测定:测定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胰岛素瘤患者通常会有胰岛素分泌异常增多,导致低血糖。但要注意某些外源性胰岛素使用等情况可能会干扰结果。
C肽测定:C肽与胰岛素以等分子数从胰岛β细胞分泌,测定C肽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岛素干扰,更准确地反映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情况,对于鉴别胰岛素瘤等引起的低血糖有重要意义。
六、其他相关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部分低血糖可能与肝肾功能异常有关,如严重肝病患者肝脏糖原合成和分解功能障碍,可能导致低血糖;肾功能不全患者对胰岛素等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也可能影响血糖水平。通过肝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肝肾功能状态,排查相关病因。
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的患者,可能需要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低血糖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胰岛素的自身抗体,导致胰岛素作用异常,引起低血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