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退变等致髓核突出刺激等引发的综合征,发病于腰椎,20-50岁等人群易患,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体征有腰椎曲度改变等,治疗早期保守,严重可手术;梨状肌综合征因梨状肌问题刺激等致臀部及下肢疼痛,发病于臀部梨状肌区域,各年龄段可发病,女性多见,有臀部疼痛等症状,体征有梨状肌部位压痛等,治疗先保守,无效可手术,不同人群治疗有相应特点。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损伤、炎症等原因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臀部及下肢疼痛的综合征,发病部位主要在臀部的梨状肌区域。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常因臀部外伤、过度劳累、长时间坐姿不良等因素诱发。
症状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症状为腰痛,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放射,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可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等马尾神经受压表现。疼痛程度和范围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症状是臀部疼痛,可向同侧下肢放射,疼痛性质多为刺痛、酸痛或放射性疼痛,行走或活动后疼痛可加重,臀部可触及紧张、痉挛的梨状肌,直腿抬高试验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可诱发疼痛,但超过该角度后疼痛反而减轻,这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鉴别点之一。
体征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可有腰椎侧弯,病变椎间隙棘突旁压痛、叩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下肢感觉、肌力、反射可出现异常,如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减退、肌肉力量减弱、腱反射改变等。影像学检查如腰椎CT、MRI等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等情况。
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改变,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即患者仰卧位屈曲患侧髋关节并内旋时,引起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再迅速外旋患肢疼痛缓解。肌电图等检查可协助判断神经受压情况,但影像学检查一般无腰椎间盘突出的表现。
治疗原则
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牵引、理疗(如热敷、超短波等)、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或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如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时更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女性患者在孕期等特殊时期治疗需考虑对胎儿等的影响。
梨状肌综合征:首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局部热敷、按摩、理疗、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局部封闭治疗等。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松解梨状肌。特殊人群如孕妇,保守治疗时需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儿童患者极为罕见,若发生多与先天发育等特殊情况有关,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