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包括手指屈伸和肩部钟摆运动,中期有肘关节屈伸和上臂肌肉等长收缩,后期有肘关节旋转和左上肢力量训练,康复中定期复查并依情况调方案,患者要积极配合并据自身情况适度调整训练。
肩部钟摆运动:身体前倾,健侧手支撑,患侧上肢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及圆周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3-4次。此运动可活动肩关节周围组织,防止肩关节粘连,因为骨折后肩部固定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通过钟摆运动可以维持肩关节的活动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进行,儿童患者由家长辅助调整身体姿势,成年患者可自主进行,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摆动幅度。
中期康复训练(术后2-6周)
肘关节屈伸训练:可坐在椅子上,患肢放在桌面上,健侧手辅助患侧肘关节进行屈伸活动,逐渐增加屈伸角度,每次屈伸10-15次,每天3-5组。随着骨折部位的初步稳定,开始增加肘关节的活动度,因为肘关节是骨折后需要重点恢复活动度的关节之一,通过屈伸训练可以恢复肘关节的正常功能。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可塑性强,但也需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成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加大训练强度,但要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
上臂肌肉等长收缩:患者用力收紧上臂的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等长收缩可以增强上臂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因为骨折后长时间不活动会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等长收缩能在不引起骨折部位明显移位的情况下锻炼肌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患者由家长观察其肌肉收缩情况,确保正确进行;成年患者可自主进行,注意收缩和放松的节奏。
后期康复训练(术后6周以上)
肘关节旋转训练:患者坐在桌边,患肢前臂放在桌面上,手握适当重量的物体(如小沙袋等),做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动作,每次旋转10-15次,每天3-4组。进一步恢复肘关节的旋转功能,使上肢的功能更加完善。对于儿童患者,选择合适重量的物体,避免过重影响训练效果;成年患者可根据自身力量逐渐增加物体重量来增加训练强度。
左上肢力量训练:可进行举轻物训练,如手持轻量的哑铃等进行上臂的屈伸、外展等动作,逐渐增加重量和训练难度。通过力量训练恢复左上肢的整体力量,使其能够恢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功能。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儿童患者要在家长监护下选择合适重量的物品,成年患者根据自身恢复到的力量水平逐步增加训练重量,确保训练安全有效。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定期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同时,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康复训练,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度调整训练强度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