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相关因素、检查并制定方案)、手术步骤(麻醉、切口、显露骨折、复位、内固定、关闭切口)、术后处理(一般护理、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不同年龄有相应差异)。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患者,需考虑其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避免影响骨骼正常发育;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术前需评估骨密度等指标,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抗骨质疏松准备,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骨折愈合质量。
性别差异:一般无特殊的性别相关禁忌,但女性患者若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用药等方面需谨慎考虑。
生活方式:吸烟患者需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运,不利于骨折愈合;肥胖患者要评估肥胖对手术操作空间及术后恢复的影响,可能需要调整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计划。
病史:需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在合适范围,以降低手术感染等风险;心脏病患者要评估心功能,确保能耐受手术。
进行相关检查:包括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跟骨骨折的类型、移位情况等,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
2.手术方案制定:根据跟骨骨折的具体情况,如Sanders分型等,制定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如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
二、手术步骤
1.麻醉:一般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2.切口:根据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切口,常用的有外侧L形切口等。以外侧L形切口为例,先做外侧纵行切口,再根据需要向足底延伸做横行切口。
3.显露骨折部位: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后,小心分离组织,显露跟骨骨折部位,清除骨折端的凝血块和软组织嵌入等。
4.骨折复位:通过手法或器械辅助将骨折块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恢复跟骨的高度、宽度和关节面的平整性。
5.内固定: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如放置跟骨钢板等,确保骨折固定牢固。
6.关闭切口:冲洗切口后,逐层缝合切口,放置引流条等。
三、术后处理
1.一般护理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骨骼生长情况,定期复查X线;老年患者要注意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加强护理。
伤口观察: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康复训练
早期:术后早期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不同年龄差异: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在医生指导下轻柔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骼发育;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缓慢渐进,结合其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
3.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感染:无论何种年龄患者都要注意预防感染,若发生感染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足部的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