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影像学检查有超声(腹部超声、内镜超声)、CT(平扫及增强CT)、MRI及MRCP;病理学检查有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各检查有其相应作用及特点。
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胆囊癌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胆红素升高提示胆道梗阻,转氨酶升高可能与肝脏受侵犯或合并炎症有关,白蛋白降低可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受损等。
肿瘤标志物检查: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可能升高。CA19-9对胆囊癌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但特异性不高,其水平升高还可见于其他胆道疾病等情况;CEA也可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升高。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是胆囊癌术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可观察胆囊的大小、形态、囊壁情况及胆囊内有无占位性病变等。能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肿块等异常,但对于早期胆囊癌的诊断有时可能存在局限性。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超声检查操作相对简便,可重复进行。例如,对于有胆囊结石病史的患者,超声可动态观察胆囊内结石情况以及胆囊壁的变化。
内镜超声:相较于腹部超声,能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壁各层结构及胆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更早发现胆囊癌的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适用于超声检查怀疑胆囊癌但腹部超声显示不清晰的患者。
CT检查
平扫及增强CT:可以清晰显示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囊壁的厚度以及胆囊内的病变情况,还能观察胆囊周围组织有无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对于判断胆囊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的CT表现可能因身体代谢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对于有基础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需更仔细观察肝脏有无转移灶等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更准确地显示胆囊癌的病灶范围、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对于一些超声、CT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MRI可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例如,对于老年患者,MRI检查可以更精准地评估病变情况。
MRCP:主要用于观察胆道系统的情况,能清晰显示胆道有无梗阻、梗阻的部位及程度等,对于判断胆囊癌是否导致胆道梗阻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病理学检查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于怀疑胆囊癌但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对胆囊病变部位进行穿刺活检,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胆囊癌以及病理类型等。但该操作有一定的出血、感染等风险,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谨慎操作,同时要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身体耐受性等情况。
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如果患者接受了胆囊癌手术,切除的标本会进行详细的病理检查,包括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这对于准确分期和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