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需先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初步评估检查,再经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然后进行制动固定等处理,根据骨折情况决策治疗方式,同时儿童、老年人、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易缺血坏死,老年人愈合差且并发症多,女性骨质疏松明显要抗骨质疏松并防跌倒。
一、初步评估与检查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机制,比如是外伤的具体情况,如摔倒时身体着地部位、外力方向等,了解受伤时间等信息。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比如儿童股骨颈骨折多与高能量损伤有关,老年人则常因低能量外伤,像平地滑倒等;女性因骨质疏松相对更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等情况都要考虑。
2.体格检查:观察患肢有无畸形,股骨颈骨折时常见患肢短缩、外旋畸形等。检查局部有无压痛,股骨颈骨折部位多有明显压痛。评估患肢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防止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能发现大多数明显的骨折线,但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能早期X线表现不典型,需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检查。
2.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率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线,对于X线检查怀疑骨折但不明确的情况,CT有助于明确诊断,还能发现一些无明显移位的隐匿性骨折。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骨折早期,X线和CT可能未显示明显异常时,MRI检查能更早发现骨髓水肿等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股骨颈骨折。
三、处理措施
1.制动与固定:一旦怀疑股骨颈骨折,应立即让患者制动患肢,避免患肢活动加重损伤。可采用下肢牵引等方式进行固定,防止骨折移位。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股骨颈骨折固定方式需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老年人则要兼顾骨质疏松等情况。
2.进一步评估与治疗决策:根据影像学等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骨折情况,如骨折的类型(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等)、移位情况等。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骨折,可考虑保守治疗,如持续牵引等;对于有移位的骨折,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空心钉内固定等,具体手术方式要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差,手术要考虑其耐受能力等;儿童股骨颈骨折手术需更谨慎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股骨颈骨折要重视,因为儿童股骨颈的血运特点与成人不同,更容易发生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在处理时要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及股骨头血运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后愈合能力差,发生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风险高。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要考虑其全身状况,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女性: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骨质疏松更明显,发生股骨颈骨折后要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相关措施,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再次跌倒等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