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不同阶段有相应康复锻炼,早期1-2周进行手指屈伸、肩部钟摆及肘部活动;中期3-6周开展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锻炼;后期6周以上进行力量增强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锻炼中注意观察异常,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肩部和肘部活动:进行肩部的钟摆运动,身体前倾,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利用手臂的重量进行前后、左右摆动;同时进行肘部的屈伸活动,缓慢弯曲和伸直肘部,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肩部钟摆运动持续5-10分钟,肘部屈伸10-15次。这对于维持肩部和肘部的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有帮助,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按照此频率和次数进行,但儿童需更关注其耐受程度。
中期康复锻炼(骨折后3-6周)
腕关节屈伸锻炼:坐在椅子上,手臂平放于桌面,患侧手腕缓慢向上弯曲,尽量达到最大幅度后保持几秒再缓慢向下伸直,反复进行。也可进行腕关节的桡侧和尺侧偏斜锻炼,即手腕向大拇指一侧和小拇指一侧偏移。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腕关节屈伸15-20次,桡侧和尺侧偏斜各10-15次。此阶段骨折处有一定的纤维连接,但仍需注意活动幅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移位。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调整活动强度和次数,避免因关节灵活性下降而造成损伤;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量。
前臂旋转锻炼:坐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缓慢进行前臂的旋前和旋后活动,即手掌向下和向上转动。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旋前旋后各10-15次。这有助于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对日后手腕的正常活动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在进行时都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平稳,儿童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防止用力不当。
后期康复锻炼(骨折后6周以上)
力量增强锻炼:可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锻炼,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以增强手部和手腕的肌肉力量。每天进行3-4次,每次握力锻炼持续10-15分钟,每组握10-15次,可进行2-3组。还可进行手腕的抗阻屈伸锻炼,借助弹力带,一手握住弹力带一端,患侧手腕进行屈伸活动,弹力带提供阻力。对于职业运动员等对手腕力量要求较高的人群,可适当增加力量锻炼的强度和难度,但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对于普通人群,按照上述频率和强度进行即可。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进行穿针引线、拧毛巾等日常生活活动,模拟日常的手部动作,提高手腕在实际生活中的功能恢复。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活动10-15分钟。这有助于将康复锻炼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手腕功能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不同年龄人群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活动难度,儿童可选择简单的穿珠子等活动,逐步过渡到拧毛巾等,老年患者则选择适合自身力量的活动。
在整个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手腕的恢复情况,如有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同时,康复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根据个人的恢复进度逐步增加活动量和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