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后需及时就医评估,根据骨折情况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进行,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关注骨骼发育和营养,老年要防骨质疏松、谨慎康复并关注心理。
一、及时就医与初步评估
跟骨骨折后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骨折情况,还会安排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以明确骨折的具体类型、移位程度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影像学检查的解读需考虑其生理特点,比如儿童骨骼发育尚未成熟,骨折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二、治疗方式选择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如果骨折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儿童跟骨骨折,若移位不明显,非手术治疗可能是首选,因为儿童骨骼有一定的塑形潜力。
2.具体措施:包括石膏固定等。通过石膏固定限制脚部活动,促进骨折部位初步稳定和愈合。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脚部血液循环、感觉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观察重点略有差异,儿童因自我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更需关注其肢体是否有异常肿胀、疼痛加剧等情况。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跟骨骨折移位明显,累及关节面等情况时,多需手术治疗。对于成年患者,若骨折严重影响关节功能,手术干预能更好地恢复足部结构和功能;而老年患者身体状况不同,手术需综合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后谨慎决策。
2.手术方式:常见的有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方法,通过手术恢复跟骨的正常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三、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可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等简单康复训练。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康复训练强度和方式需调整,儿童康复训练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轻柔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成人可逐渐增加活动幅度,但也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2.中期康复(骨折后2-8周):随着骨折部位初步稳定,可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等康复训练。此时要注意康复训练的力度和范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训练难度,不同性别患者在康复训练耐受程度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都要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足部功能为目标。
3.后期康复(骨折8周后):当骨折愈合较好时,可进行步态训练等全面康复训练,逐步恢复正常行走等功能。老年患者康复训练更要注重安全性,避免因平衡等问题导致再次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跟骨骨折:儿童骨骼生长潜力大,但康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骨骼发育情况,定期复查,康复训练要科学合理,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指导,帮助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注意儿童营养摄入,保证骨骼生长所需营养。
2.老年跟骨骨折: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康复训练要更加谨慎,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骨折后康复周期可能较长,心理因素对康复有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