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掌是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片状充血等的特殊表现,因肝病致肝脏对雌激素灭活减退使雌激素升高、小动脉扩张形成,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可与蜘蛛痣等鉴别,作为慢性肝病辅助诊断指标但不能仅凭其确诊,需结合多方面判断,儿童出现肝掌需谨慎排查。
肝掌的形成机制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雌激素在肝脏内会被灭活代谢。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如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减退,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而雌激素有扩张小动脉的作用,使得手掌部位的小动脉扩张,从而形成肝掌。
常见引发肝掌的肝病情况
慢性肝炎:各类慢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脏功能逐渐受损,对雌激素的代谢能力下降,进而可能出现肝掌。不同年龄、性别的慢性肝炎患者都有可能出现肝掌,一般中青年患者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患病概率无明显绝对差异,但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炎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有差异,比如由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在儿童和成人中的感染情况及后续肝掌出现情况不同,儿童感染病毒性肝炎后可能症状相对隐匿,而成人感染后更易出现肝功能异常相关表现包括肝掌。
肝硬化:肝硬化患者肝脏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进一步降低,肝掌的出现率相对较高。在肝硬化患者中,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一般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肝脏长期受损,更易出现肝功能失代偿相关表现,包括肝掌。男性和女性肝硬化患者都可能出现肝掌,但在肝硬化的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的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进展可能有差异,比如女性肝硬化患者在雌激素代谢方面可能因自身激素水平特点与男性有所不同,但主要还是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有关。
肝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与蜘蛛痣鉴别:蜘蛛痣也是慢性肝病常见的体征,它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蜘蛛痣好发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而肝掌主要出现在手掌部位。但两者的形成机制相似,都是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可能同时出现。
与正常生理情况鉴别:正常人群中,偶尔也可能出现手掌局部的充血,但一般不会呈现片状的、有特征性的大小鱼际处的充血表现,且正常人群体内雌激素代谢正常,不会出现因肝脏疾病导致的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情况。
肝掌的临床意义
肝掌可以作为慢性肝病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但不能仅凭肝掌就确诊肝病,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例如,患者有长期饮酒史,出现肝掌时,需要考虑酒精性肝病导致肝脏损伤进而出现肝掌的可能;如果是有病毒性肝炎接触史的人群出现肝掌,则要考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病的可能。对于儿童出现肝掌的情况,要格外谨慎,因为儿童肝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需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先天性肝病等情况,儿童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疾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肝掌可能是其中一个需要关注的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