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酒精性肝病需做到:男性每周酒精摄入不超140克、女性不超70克;健康饮食要均衡营养、控制脂肪摄入;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监测;孕妇、儿童绝对禁酒,有基础肝病者严格戒酒并调整生活方式保护肝脏。
一、避免过量饮酒
1.男性饮酒量限制:男性每周酒精摄入量应不超过140克(相当于50度白酒约280毫升,或啤酒约1.2升)。长期过量饮酒是引发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原因,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细胞损伤、脂肪变性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例如,长期大量饮酒者,肝脏中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逐渐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若继续发展可能会进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2.女性饮酒量限制:女性每周酒精摄入量应不超过70克(相当于50度白酒约140毫升,或啤酒约600毫升)。女性的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能力相对男性较弱,相同饮酒量下,女性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相对更高。
二、健康饮食调节
1.均衡营养摄入: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如瘦肉、鱼类、豆类等;维生素C、E等抗氧化维生素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酒精等有害物质的氧化损伤,新鲜的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和水果(如橙子、苹果等)是这些维生素的良好来源;矿物质如锌等对肝脏的正常代谢也很重要,坚果、全麦食品等含有一定量的锌。
2.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取,避免加重肝脏代谢脂肪的负担。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会促进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应少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
三、定期体检监测
1.高危人群筛查:长期饮酒者、有家族肝病史者等属于酒精性肝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如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肝脏B超等。肝功能检查中的转氨酶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受损,胆红素升高可能反映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异常;肝脏B超可以初步判断肝脏是否有脂肪变性、纤维化等情况。一般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酒精性肝病的迹象并及时干预。
2.及时发现异常:通过定期体检能够在酒精性肝病的早期阶段发现问题,此时采取干预措施,如限制饮酒、调整饮食等,往往可以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例如,在酒精性脂肪肝阶段,通过积极干预,肝脏的脂肪变性有可能逆转。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绝对不能饮酒,酒精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出现胎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多种严重问题。孕妇应严格避免任何含酒精的饮品摄入,包括含有酒精的保健品等。
2.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等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酒精的代谢能力极弱,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儿童绝对禁止饮酒。
3.有基础肝病者:本身患有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基础肝病的患者,饮酒会加重肝脏的损害,导致基础肝病病情恶化。这类患者应严格戒酒,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基础肝病,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保护肝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