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骨折的原因包括直接暴力(如交通事故、重物砸压)、间接暴力(如肌肉拉力、传达暴力)、骨质疏松因素(年龄因素、疾病因素)和病理性骨折(骨肿瘤、骨结核)。
一、直接暴力
1.交通事故:当人体遭遇交通事故时,骨盆区域可能会直接受到车辆的撞击、挤压等暴力作用。例如,行人被汽车撞击,或者车内人员在车祸中骨盆部位与车内硬物发生碰撞,强大的外力直接作用于耻骨部位,导致耻骨骨折。这种情况下,骨折多为粉碎性或横断性,骨折端移位往往较为明显,因为外力作用直接且力量较大。
2.重物砸压:高处坠落时,重物直接砸压在骨盆部位,或者工作中重物意外砸到耻骨区域,均属于直接暴力作用。重物的重力作用集中在耻骨部位,使得耻骨承受超过其承受限度的压力,从而引发骨折。此类骨折的严重程度与重物的重量和砸压的力度密切相关,严重时可能会伴随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损伤。
二、间接暴力
1.肌肉拉力:剧烈运动时,如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的短跑、跳跃等运动时,附着在耻骨上的肌肉突然强烈收缩,可能会导致耻骨撕脱骨折。例如,股四头肌突然剧烈收缩时,可能会牵拉耻骨结节处的肌肉附着点,引起耻骨结节的撕脱骨折。这种骨折通常骨折块较小,移位相对较轻,但如果肌肉收缩力量极大,也可能导致较明显的骨折块移位。
2.传达暴力:当下肢或臀部遭受纵向传导的暴力时,暴力会通过骨盆传达至耻骨部位。比如,从高处跳下时,双脚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向上传导,经髋关节、骨盆传导至耻骨,导致耻骨骨折。这种情况下,骨折可能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线的走向与暴力传导的方向有关。
三、骨质疏松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身体的骨代谢出现失衡,骨量逐渐丢失,骨的强度和韧性下降,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的耻骨骨质较为疏松,在受到相对较轻的外力作用时,如日常的跌倒、轻微的碰撞等,就可能发生耻骨骨折。例如,老年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速,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相关的耻骨骨折。
2.疾病因素:一些疾病会导致骨质疏松,进而增加耻骨骨折的风险。如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此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也会引起骨质疏松,使耻骨更容易发生骨折。
四、病理性骨折
1.骨肿瘤:耻骨部位的骨肿瘤,无论是原发性骨肿瘤还是转移性骨肿瘤,都可能破坏耻骨的骨质结构,使耻骨的强度降低。当受到轻微外力时,就可能发生骨折。例如,耻骨的骨肉瘤会侵蚀耻骨骨质,导致骨质破坏严重,正常的骨组织被肿瘤组织取代,耻骨变得脆弱,容易骨折;转移性骨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等转移至耻骨,也会破坏耻骨骨质,引发骨折。
2.骨结核:耻骨结核会破坏耻骨的骨质,导致骨质破坏、疏松,进而使耻骨的承重能力下降,容易发生骨折。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变会侵蚀耻骨骨质,随着病情的发展,骨质破坏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导致耻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