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分早期(术后1-2周)、中期(术后2-6周)、后期(术后6周以后)阶段,早期促血液循环等,中期增关节活动度等,后期强肌力等,需循序渐进,依恢复调整,异常及时就医,持续3-6个月甚至更长。
具体锻炼:
下肢肌肉等长收缩:患者平卧,尽量收紧大腿和小腿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协助下进行轻柔的肌肉收缩练习,因为儿童配合度相对较低,需注意力度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其身体耐受程度适当调整练习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足踝部活动:包括足背伸和跖屈动作,患者可主动进行足背尽量向上勾(背伸),然后尽量向下踩(跖屈),每个动作保持5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足踝部活动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足踝部的肿胀和僵硬,儿童患者在进行足踝活动时家长要注意手法轻柔,老年患者则要缓慢进行动作避免头晕等不适。
中期阶段(术后2-6周)
目的: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为后期负重行走做准备。
具体锻炼:
膝关节屈伸练习:可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取仰卧位,家属协助或利用CPM(持续被动活动仪)进行膝关节的小范围屈伸活动,角度从10°-20°开始逐渐增加,每次活动15-20分钟,每天2-3次。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发育尚未成熟,要谨慎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避免影响骨骼生长;老年患者若合并有骨质疏松等疾病,要更加缓慢地增加屈伸角度,防止骨折部位移位。
直腿抬高练习:患者仰卧,伸直下肢,将腿抬起约15-20厘米,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该练习可以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对骨折的恢复有帮助,儿童患者进行直腿抬高时需注意不能过度用力,老年患者要关注自身腰部情况,避免因腰部用力不当导致不适。
后期阶段(术后6周以后)
目的: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活动度和下肢的负重功能。
具体锻炼:
扶拐步行练习:患者在骨折愈合有一定基础后,可在医生评估允许下开始扶拐步行,初始时可先在平地上缓慢行走,每次行走时间从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在家长全程陪同下进行扶拐步行练习,确保安全,并且要根据儿童的恢复情况调整步行的距离和频率;老年患者若平衡功能较差,要选择平稳的地面,必要时可使用辅助设备增加稳定性。
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全面活动练习:患者可进行下蹲练习(在能耐受的范围内),从较小的幅度开始,逐渐增加下蹲深度,同时配合足踝部更大范围的活动,如旋转踝关节等。下蹲练习有助于增强下肢整体力量和膝关节活动度,儿童患者进行下蹲练习要非常谨慎,避免过度弯曲影响骨骼发育,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防止摔倒。一般来说,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需要持续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具体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锻炼强度和方式,若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