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可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子宫收缩乏力与产妇因素(多胎妊娠等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妇精神紧张等、合并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和分娩因素(产程延长等、胎盘因素影响、使用过多镇静剂等)有关;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滞留(膀胱充盈等致胎盘未及时娩出)、胎盘植入(多次刮宫等子宫有创伤产妇易发生)、胎盘部分残留(胎盘娩出时检查不仔细遗漏组织);软产道裂伤因胎儿过大等致软产道过度扩张撕裂及助产操作不当;凝血功能障碍由孕妇自身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产科并发症)和医源性因素(大量输血等)导致。
产妇因素: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等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缩复能力受到影响;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恐惧等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合并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等也易引起子宫收缩乏力。例如,有研究表明,多胎妊娠产妇产后出血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比例较高,这与子宫过度膨胀破坏了正常肌纤维结构有关。
分娩因素: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胎盘因素影响子宫收缩;使用过多镇静剂、麻醉剂等也可抑制子宫收缩。如产程中产妇因疼痛等原因过度使用镇静药物,会明显降低子宫收缩的强度和频率,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胎盘因素
原因分析:
胎盘滞留:胎儿娩出后胎盘未能及时娩出,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常见原因有膀胱充盈,阻碍胎盘娩出;子宫收缩乏力,使胎盘剥离后无法顺利排出;第三产程处理不当,过早牵拉脐带或按压子宫等。例如,产妇分娩后未及时排空膀胱,膀胱充盈压迫子宫,致使胎盘剥离面血窦不能有效关闭,引发出血。
胎盘植入: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可导致胎盘剥离不全而发生产后出血。多见于多次刮宫、剖宫产等子宫有创伤的产妇,如既往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再次妊娠时,胎盘容易植入子宫肌层,增加产后出血风险。研究发现,剖宫产次数越多,胎盘植入的发生率越高。
胎盘部分残留:部分胎盘小叶或副胎盘残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引起出血。多因胎盘娩出时检查不仔细,遗漏了部分胎盘组织所致。
软产道裂伤
原因分析:
分娩过程:胎儿过大、急产等使胎儿通过产道时造成软产道过度扩张、撕裂。例如急产时,胎儿快速通过产道,来不及进行充分的扩张和适应,容易导致会阴、阴道、宫颈等部位的严重裂伤。
助产操作不当:如阴道助产手术操作粗暴,未正确保护会阴或助产器械使用不当等,均可引起软产道裂伤。比如使用产钳助产时,如果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导致会阴、阴道甚至宫颈的裂伤。
凝血功能障碍
原因分析:
孕妇自身疾病: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型胎盘早剥等产科并发症,可影响凝血功能。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从而导致产后出血。研究显示,在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的比例相对较高。
医源性因素:大量输血、使用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如剖宫产术中大量输入库存血,库存血中的凝血因子被稀释,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产后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