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有多种分型,按骨折线部位分为股骨头下骨折(对股骨头血运破坏大、易致缺血坏死、常见于老年人)、经股骨颈骨折(血运破坏程度介于前两者间)、股骨颈基底骨折(血运破坏最小、愈合相对易);按X线表现分为内收型骨折(Pauwels角>50°、不稳定、愈合难、老年人常见)、外展型骨折(Pauwels角<30°、稳定、愈合概率高、受外力大小影响);按Garden分型分为Ⅰ型(不完全骨折、移位不明显、稳定)、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相对稳定)、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稳定性差)、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治疗复杂预后可能差)。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与股骨颈的交界处,此型骨折对股骨头血运破坏最大,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概率较高。因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臀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等,股骨头下骨折容易损伤供应股骨头的主要血管,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常见于老年人,多与骨质疏松导致骨强度下降有关,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发生此类骨折,因为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相对较高,且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有一定影响。
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骨折两端血运均有一定破坏,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能性介于股骨头下骨折和基底骨折之间。其血运破坏程度较股骨头下骨折轻,但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及股骨头的血供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受外伤等因素影响。
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此型骨折部位血运破坏最小,骨折愈合相对容易。因为该部位骨折对供应股骨头的主要血管影响较小,骨折端的血运相对较好,所以愈合概率相对较高。各种年龄人群因外伤等原因都可能发生该型骨折。
按X线表现分型
内收型骨折: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成的角度)大于50°,属于不稳定骨折。由于骨折面接触较少,剪力大,骨折端容易移位,愈合难度相对较大。常见于遭受较大外力的情况,如高处坠落、严重交通事故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老年人更为常见,因为老年人骨质量差,受到较小外力也可能发生内收型骨折。
外展型骨折:Pauwels角小于30°,属于稳定骨折。骨折面接触较多,剪力小,骨折端相对稳定,愈合概率相对较高。多发生于受到一定外力但外力相对较小的情况,如平地滑倒等,老年人和部分中青年人群均可发生,老年人发生外展型骨折往往与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
按Garden分型
Ⅰ型:不完全骨折,仅有部分骨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端移位不明显。骨折稳定性相对较好,愈合可能性较大,但仍需及时处理以促进骨折良好愈合。可见于各种年龄,因较小外力导致骨质部分断裂。
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骨折端虽完全断裂,但没有发生移位情况,相对稳定,治疗上可考虑保守治疗等方法,但也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受外伤等因素影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骨折端有部分移位情况,骨折稳定性变差,需要积极处理以恢复骨折对位对线。常见于受到较大外力导致骨折部分移位的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生。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骨折端完全错位,治疗相对复杂,预后可能相对较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等。多发生于较大外力作用下,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