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消化道疾病,由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致不适或并发症,发病机制涉LES压力降低、食管清除能力下降、食管黏膜防御屏障受损,临床表现有典型的烧心、反流及非典型的胸痛、吞咽困难等食管外症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诊断靠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压力测定,治疗有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手术,预防要保持健康体重、避免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治基础疾病及特殊人群注意相关事项。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LES)起到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作用。当LES压力降低,或者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以及食管黏膜防御屏障受损时,就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例如,一些因素可能导致LES压力降低,如高脂肪饮食、肥胖、妊娠等;食管清除能力下降可能与食管蠕动减慢等有关;而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损伤食管黏膜防御屏障。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烧心和反流是最常见的典型症状。烧心是胸骨后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
非典型症状:可表现为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等部位,类似心绞痛,容易误导患者;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这是因为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痉挛或食管狭窄等;有的患者会有咽部异物感、慢性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这是由于反流物刺激或吸入呼吸道引起。
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LES功能可能逐渐减退,老年人患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发病率显著不同,但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女性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病。
生活方式因素:肥胖人群腹部压力增高,容易导致LES压力降低,增加反流风险;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LES功能;过量饮酒会刺激胃酸分泌,也容易引发反流;高脂肪饮食会使LES压力降低,且延缓胃排空,导致胃内容物潴留,增加反流机会。
病史因素: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因为食管裂孔疝会破坏LES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一些胃肠道手术史,如胃大部切除术等,也可能影响食管和胃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风险。
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能发现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变程度,如食管黏膜的糜烂、溃疡等,还可以排除其他食管病变,如食管癌等。
24小时食管pH监测:通过监测食管内pH值的变化,了解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的情况,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食管压力测定:可以测定LES压力等指标,有助于评估LES功能是否正常。
治疗与预防
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减少高脂肪饮食等;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有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等,还可以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等;对于一些严重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等。
预防:保持健康的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对于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食管裂孔疝患者等,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降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风险。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注意定期体检,关注食管功能情况;女性妊娠期间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减少反流的发生;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喂养等不良喂养方式,防止胃食管反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