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肌腱粘连、骨折畸形愈合、肌肉萎缩等后遗症,可通过规范手术操作、早期康复训练、关注基础疾病、定期复查等措施降低后遗症风险。
发生情况:右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后较为常见。由于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固定,关节活动减少,关节周围组织可能出现粘连等情况。例如,研究显示约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这与固定时间、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及方法等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相对更易发生,因为其自身组织修复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弱。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习惯的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可能较差,也会增加关节僵硬的风险。
影响:会导致腕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如抓握、持物、洗漱等动作的完成。
创伤性关节炎
发生情况:如果骨折复位不佳、关节面不平整,或者术后关节长期磨损等情况,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一般来说,骨折本身的严重程度、手术操作是否精准等是重要影响因素。有基础关节疾病病史的患者,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年龄较大的患者,关节软骨本身的退变基础存在,也更容易在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影响: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尤其是在活动后疼痛加剧,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肌腱粘连
发生情况:手术过程中对肌腱的刺激以及术后固定等因素可能导致肌腱粘连。比如,手术操作对周围肌腱组织造成损伤后,机体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粘连。康复训练开始时间不合适或方法不正确也会影响肌腱粘连的发生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能发生,但年龄较小的患者如果康复训练不规范,相对更易出现肌腱粘连。
影响:会影响肌腱的滑动功能,导致手部的屈伸等动作受限,影响手的精细运动功能。
骨折畸形愈合
发生情况:多由于骨折复位固定不佳、术后过早活动等原因引起。骨折的初始损伤严重程度、手术医生的操作水平等是关键因素。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出现畸形愈合。年龄较大的患者骨质疏松风险相对较高,也增加了骨折畸形愈合的可能性。
影响:会导致腕部外观异常,同时可能引起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问题,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外观美观。
肌肉萎缩
发生情况:术后由于患肢活动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较为常见。萎缩程度与固定时间、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效果等有关。年龄较小的患者如果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其肌肉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活动减少对肌肉的影响更大。生活方式中原本肌肉量较少的患者,术后肌肉萎缩可能更易发生。
影响:肌肉力量下降,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降低后遗症风险的措施
规范手术操作
手术医生要精准复位骨折端,确保关节面平整,采用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为骨折愈合和术后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早期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年龄较小的患者康复训练需要家长密切配合,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关节活动、肌肉收缩等训练;年龄较大的患者要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
关注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
对于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改善骨代谢,降低骨折愈合不良等风险。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复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如发现关节僵硬等情况,可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