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保持健康体重以减轻膝关节力学负荷,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和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锻炼来增强膝关节稳定性,运动时注意防护、日常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损伤,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寒冷时注意关节保暖促进血液循环。
一、保持健康体重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来说,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之一。例如,成年男性若体重超标,膝关节承受的压力会显著增大;女性在绝经后,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若体重过高,也更容易引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保持健康体重,如成年男性可将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8.5~23.9kg/㎡,女性也类似,这样能减轻膝关节的力学负荷,降低患病风险。
二、合理运动锻炼
适度有氧运动:不同年龄人群适合的有氧运动不同,年轻人可选择跑步、游泳等。跑步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场地,如跑道等,避免在过硬或不平整的地面上跑步,减少对膝关节的冲击;游泳是对膝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能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中老年人适合散步、骑自行车等,散步时保持适当速度,每天可散步30分钟以上;骑自行车时要调整好座椅高度等,避免膝关节过度弯曲或伸展。
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锻炼: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坐在椅子上,将腿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3~4组。还可以进行靠墙静蹲,背部靠墙,膝盖弯曲成90度左右,保持这个姿势,根据自身情况每次坚持1~3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通过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能更好地稳定膝关节,减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
三、避免膝关节损伤
注意运动防护:在进行运动时,尤其是接触性运动或可能导致膝关节受伤的运动,要佩戴合适的护膝等防护装备。比如进行篮球运动时,护膝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膝关节受到的外力;对于有既往膝关节病史的人群,更要加强防护。同时,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让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等做好准备,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帮助膝关节恢复。
注意日常姿势: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在日常活动中都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不良姿势对膝关节造成损伤。例如久坐的人群,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臀部尽量坐满椅子,腰部挺直,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坐姿,减少膝关节的异常受力;上下楼梯时要缓慢,尽量一步一步平稳上下,避免快速奔跑或跳跃等对膝关节冲击较大的动作。
四、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病情。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血液循环等,增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比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等方式;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保持血压稳定,从而降低对膝关节血管等的不良影响,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五、注意关节保暖
不同年龄的人群都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或寒冷环境中。例如老年人膝关节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膝关节周围血管收缩,影响膝关节营养供应,增加患病风险。所以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可佩戴护膝等,保持膝关节温暖,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维持膝关节正常的生理功能,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