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骨相关评估包括病史与症状评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与症状评估需询问受伤史并观察疼痛、肿胀、面部畸形、眼部症状等;体格检查包括触诊颧骨区域及眼部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检查(普通X线片、华特位片)和CT检查(CT平扫),各有特点及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适用性。
一、病史与症状评估
1.受伤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面部外伤史,比如是否遭受过拳击、车祸、摔倒等导致面部颧骨区域受伤的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受伤原因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多因摔倒等意外受伤,成年人则可能因交通事故、暴力冲突等受伤。对于有明确面部外伤史的患者,需高度怀疑颧骨骨折可能。
2.症状观察
疼痛:颧骨区域通常会出现明显疼痛,且在按压或咀嚼时疼痛可能加剧。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和骨折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轻度骨折可能仅在按压时稍有疼痛,而严重骨折时疼痛较为剧烈,患者可能难以忍受。
肿胀:受伤部位周围会出现肿胀,由于颧骨位置表浅,肿胀往往较为明显,可在受伤后较短时间内观察到面部颧骨区域肿胀。肿胀的程度与骨折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骨折时肿胀可能较为广泛,累及眼部周围等区域。
面部畸形: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面部畸形,如颧骨部位塌陷、双侧面部不对称等。这是因为颧骨骨折后,骨折端移位导致面部外观发生改变。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面部畸形表现可能因个体面部解剖结构差异而有不同,但总体上会破坏面部原有的对称形态。
眼部症状:骨折可能累及眶周,导致眼部出现症状,如眼睑淤血、肿胀,甚至可能影响视力。如果骨折片压迫或损伤眼部相关结构,可能会出现复视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眼部结构相对娇嫩,眼部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需要更密切观察。
二、体格检查
1.触诊:对颧骨区域进行触诊,可感知是否有骨擦感或异常活动。骨擦感是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产生的感觉,异常活动则是在正常不应活动的部位出现活动。但触诊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加重患者疼痛和损伤。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触诊感受可能因个体骨质情况等有所不同,儿童骨质相对较软,触诊时需更加轻柔谨慎。
2.眼部检查:检查眼部的外观、视力、眼球运动等情况。通过观察眼睑有无淤血、肿胀程度,检查视力是否正常,以及让患者向不同方向转动眼球,判断是否存在复视等情况,以此来评估颧骨骨折是否累及眼部结构。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视力下降等基础问题,在评估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与受伤导致的视力变化相鉴别。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普通X线片:可初步了解颧骨的形态结构,能发现一些明显的骨折线等情况。但X线检查对于一些细微骨折或复杂骨折的显示可能不够清晰,尤其是对于颧骨与周围骨结构重叠部位的骨折可能容易漏诊。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可能因骨骼发育情况等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结构与成年人有差异,X线片上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华特位片:是检查颧骨骨折常用的X线位置,能较好地显示颧骨、上颌骨等结构。可以观察到颧骨的形态、骨折线的位置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情况等。但对于一些三维结构的显示仍有一定局限性。
2.CT检查
CT平扫:能够清晰地显示颧骨的三维结构,对于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准确发现骨折线的位置、骨折块的移位方向和程度等。CT检查对于任何年龄段的患者都能较为清晰地显示骨折情况,尤其是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能更准确地评估骨折对周围结构的影响。通过CT图像可以多角度、多层面观察颧骨骨折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详细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