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术后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进行康复锻炼,早期包括肌肉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中期有踝关节主动屈伸和膝关节屈伸;后期包含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分别针对不同阶段患者情况进行相应康复锻炼以促进恢复。
适用人群:适用于所有跟骨骨折术后患者,无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何。
具体方法:患者在卧床状态下,尽量收紧小腿及足部的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例如,小腿前方的胫骨前肌、后方的腓肠肌等都要进行收缩放松练习,每次可进行10-15组,每天3-4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因为骨折后长期制动容易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而等长收缩能在不引起骨折部位明显活动的情况下刺激肌肉。
踝泵运动:
适用人群:各类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均可进行。
具体方法:患者仰卧或坐在床上,双腿伸直,脚尖缓慢向上勾起,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10秒,然后脚尖缓慢向下伸展,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10秒,如此反复。每分钟可进行10次左右,每天练习3-4次,每次10-15分钟。踝泵运动可以促进踝关节周围血液及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同时活动踝关节关节面,防止关节粘连。
中期康复锻炼(术后2-6周)
踝关节主动屈伸:
适用人群:骨折部位相对稳定,局部疼痛肿胀有所减轻的跟骨骨折术后患者。
具体方法:患者坐在床边,患侧小腿自然下垂,双手固定足部,主动进行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动作。屈曲时尽量使足底靠近小腿,伸展时尽量使足背伸,每次每个动作持续10秒左右,重复10-15次,每天3-4次。随着康复进展,可以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力量,但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移位。这种锻炼可以进一步改善踝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
膝关节屈伸:
适用人群: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只要膝关节没有明显的制动限制等禁忌情况。
具体方法:患者仰卧,患侧下肢伸直,健侧下肢屈曲踩地,然后利用健侧下肢的力量带动患侧下肢进行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屈曲时尽量使足跟靠近臀部,伸展时尽量伸直膝关节,每次每个动作持续10秒左右,重复10-15次,每天3-4次。膝关节屈伸锻炼可以防止膝关节僵硬,因为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通过主动屈伸能维持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后期康复锻炼(术后6周以上)
平衡训练:
适用人群:跟骨骨折术后骨折愈合较好,踝关节及下肢力量有一定恢复的患者。
具体方法:可以先在平地进行双脚平行站立,逐渐过渡到单脚站立,保持身体平衡。开始时可借助椅子等稳定物体进行辅助,逐渐增加难度,如闭上眼睛进行单脚站立练习。每次练习时间根据个人情况从5分钟逐渐增加到10-15分钟,每天2-3次。平衡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本体感觉,提高下肢的平衡能力,为患者恢复行走等日常活动做准备,因为跟骨骨折后下肢的平衡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通过平衡训练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步态训练:
适用人群:骨折愈合良好,下肢力量、平衡能力有一定恢复的患者。
具体方法:患者在平地进行步行训练,开始时速度要慢,注意保持身体直立,患侧下肢先着地,然后逐渐过渡到全脚掌着地。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从短距离步行开始,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和速度。同时要注意步行时的姿势,避免出现跛行等异常步态。随着康复进展,可以进行上下楼梯等更复杂的步态训练,上下楼梯时要先上健侧下肢,再上患侧下肢,下楼梯时先下患侧下肢,再下健侧下肢,以确保安全和正确的步态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