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典型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全身症状、黄疸进行性加重、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伴随症状与并发症有肾脏功能损害、感染性并发症、代谢紊乱,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起病隐匿、妊娠女性多见于孕晚期、儿童患者发热比例高,症状监测与就医指征需关注日常监测要点、预警信号识别及急诊处理原则。
一、急性肝衰竭的典型症状表现
1.1急性起病的全身症状
患者常在数日~数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伴随持续性高热(体温可达39℃~40℃),体温波动与感染程度相关。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出现胆汁性呕吐。约30%患者存在食欲骤减,24小时内进食量减少超过75%。
1.2黄疸进行性加重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每日上升超过17.1μmol/L,皮肤巩膜黄染在48小时内显著加深。尿液颜色由浅黄转为深褐色,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呈灰白色。胆红素脑病风险随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增加,需密切监测。
1.3凝血功能障碍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是诊断关键指标。患者常出现皮肤瘀斑、鼻衄、牙龈出血等表现,严重时可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或颅内出血。出血倾向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直接相关。
1.4肝性脑病表现
根据West-Haven分级系统:
1.4.1Ⅰ期:轻微性格改变,注意力不集中,计算能力下降
1.4.2Ⅱ期:嗜睡或行为紊乱,扑翼样震颤阳性
1.4.3Ⅲ期:昏睡但可唤醒,肌张力增高
1.4.4Ⅳ期:昏迷状态,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血氨水平通常>100μmol/L,与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二、伴随症状与并发症
2.1肾脏功能损害
约40%患者合并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尿量<400ml/24h)或无尿,血肌酐每日上升>44.2μmol/L。需与药物性肾损伤鉴别,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2感染性并发症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达25%~30%,表现为突发腹痛、腹膜刺激征,腹水白细胞计数>250/mm3。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需早期行痰培养指导用药。
2.3代谢紊乱
低血糖发生率约15%,血糖水平常<2.8mmol/L,与肝糖原储备耗竭有关。电解质紊乱以低钠血症(血钠<130mmol/L)最常见,需限制液体入量。
三、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3.1老年患者
起病更隐匿,黄疸出现较晚但进展迅速。常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增加多器官衰竭风险。肝性脑病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3.2妊娠女性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见于孕晚期,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需与妊娠剧吐鉴别,血清转氨酶水平可达正常值10倍以上,伴严重低血糖。
3.3儿童患者
以急性起病为主,发热比例高于成人(达85%)。肝性脑病早期即出现抽搐发作,需与颅内感染鉴别。凝血功能障碍进展更快,PTA<20%时预后极差。
四、症状监测与就医指征
4.1日常监测要点
每日记录尿量、大便颜色,监测体温波动。每周检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指标。出现意识模糊、持续呕吐、便血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4.2预警信号识别
当黄疸加深速度>17.1μmol/L/d,或INR>2.0伴血小板<50×10/L时,提示病情急剧恶化。儿童出现拒食、嗜睡、前囟饱满等表现需紧急处理。
4.3急诊处理原则
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维持血压>90/60mmHg。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20g),口服乳果糖(15~30ml/次)促进氨排泄。避免使用镇静剂加重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