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及康复。保守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情况,包括卧床、止痛、胸带固定;手术用于明显移位等,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早期做呼吸和上肢肌肉锻炼,后期行胸廓活动及增加活动量。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胸骨骨折,通常采取保守治疗。此类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所致,如撞击等,骨折端移位不明显时,保守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儿童由于骨骼可塑性强,轻度移位的胸骨骨折也可先尝试保守治疗。儿童的胸骨骨折多与外伤有关,如摔倒时胸部撞击硬物等,若骨折端移位不大,保守治疗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对于老年患者,若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时,也倾向于保守治疗。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差,保守治疗能降低手术相关风险。
2.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患者需仰卧位休息,避免胸部受压,一般需要卧床2-4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减少骨折端的进一步移位。例如,可在背部垫薄枕,使胸部稍微挺起,以减轻骨折端的压力。
止痛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儿童应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中可能影响骨骼发育或有其他不良反应的药物,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等相对安全的止痛药物。老年患者使用止痛药物时需注意药物对胃肠道、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胸部固定:可使用胸带进行外固定,限制胸部活动,减少骨折端的摩擦和移位。胸带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胸骨骨折,如骨折端移位超过1cm,或合并有胸腔内脏器损伤(如心脏、大血管损伤等)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明显移位的胸骨骨折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或影响胸廓的稳定性,合并胸腔内脏器损伤时则需要及时手术修复。
儿童胸骨骨折若移位明显,影响胸廓发育或可能导致内脏损伤时,也需手术治疗。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明显移位的胸骨骨折可能会对胸廓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压迫内脏,需要尽早手术纠正。
2.手术方法
通常采用胸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暴露骨折端,将移位的骨折端复位后,用钢板等内固定材料固定。例如,可使用钛合金钢板进行固定,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避免损伤。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尽量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手术时要注意手术操作的轻柔,减少对机体的创伤。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
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在骨折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例如,可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训练,每次吹气球10-15次,每天3-4次。儿童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配合程度适当调整训练方法,家长可协助进行。
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握拳、伸指等动作,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通过上肢肌肉的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2.后期康复
骨折愈合后(一般需要6-8周左右,具体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开始进行胸廓的活动度锻炼。可进行扩胸运动、深呼吸等,逐渐增加胸廓的活动范围。开始时活动幅度要小,逐渐加大。儿童在进行胸廓活动度锻炼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由医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指导锻炼强度。老年患者进行胸廓活动度锻炼时要缓慢进行,防止因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再次损伤。
逐步增加活动量,从轻度的日常活动开始,如散步等,逐渐过渡到正常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胸部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