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相关观察包括骨折部位骨质结构(看连续性、陈旧性骨折线及不同年龄表现)、骨折端对位对线(看位置关系及不同年龄意义)、骨痂形成情况(看量和形态及不同年龄差异)、关节情况(看关节面和间隙及不同年龄影响)、周围软组织情况(看肿胀消退和钙化及不同年龄特点)。
一、骨折部位的观察
1.骨质结构
观察骨折端的骨质连续性是否中断,陈旧性骨折时可见骨折线,骨折线可能模糊,周围骨质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硬化。例如,长骨陈旧性骨折,骨折线处骨痂形成,骨质密度高于正常骨组织。对于儿童陈旧性骨折,骨质的塑形能力较强,但仍可观察到骨折相关的骨质改变情况,其骨质结构的变化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骨质相对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现可能在骨质密度等方面与成人不同。
2.骨折端对位对线
查看骨折近端和远端的位置关系。陈旧性骨折可能存在对位不良,如骨折端重叠、成角或旋转畸形。比如,肱骨髁上陈旧性骨折,可能出现明显的成角,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龄患者的对位对线意义不同,儿童由于骨骼的生长潜力,轻微的对位不良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部分纠正,但严重的对位不良仍会影响肢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成人则更强调解剖复位,对位对线不良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等问题。
二、骨痂形成情况
1.骨痂的量
观察骨痂形成的多少。陈旧性骨折骨痂形成有不同阶段,早期骨痂较少,后期骨痂可能较多。骨痂量的多少反映骨折愈合的进程,一般来说,适量的骨痂形成是骨折愈合的标志。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代谢较慢,骨痂形成可能相对较少且缓慢;年轻患者骨代谢活跃,骨痂形成可能相对较多。
2.骨痂的形态
骨痂的形态可以是不规则的,也可能呈现出一定的方向性。例如,外骨痂和内骨痂的形成情况,外骨痂位于骨折端的周围,内骨痂在骨髓腔内。陈旧性骨折的骨痂形态可能有异常,如骨痂过度增生形成骨赘等。在儿童陈旧性骨折中,骨痂的形态可能更具有多样性,因为儿童的骨组织特性使得骨痂的形成和重塑与成人不同,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骨痂形态改变。
三、关节情况
1.关节面
检查骨折附近关节面是否受累。陈旧性骨折可能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如胫骨平台陈旧性骨折,关节面塌陷或不平,这会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关节面受累的影响不同,儿童关节面受损后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和塑形能力,但严重的关节面不平整仍会影响关节功能;成人关节面不平整则会导致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2.关节间隙
观察关节间隙是否对称。陈旧性骨折可能引起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如踝关节陈旧性骨折,可能出现关节间隙变窄,提示关节软骨受到损伤或关节退变。年龄因素会影响关节间隙的变化,老年患者本身关节有一定的退变基础,陈旧性骨折可能加重关节间隙的改变;儿童关节间隙相对较宽,陈旧性骨折对关节间隙的影响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所不同。
四、周围软组织情况
1.软组织肿胀
查看骨折周围软组织是否有肿胀消退情况。陈旧性骨折时,早期的软组织肿胀已消退,但可能遗留软组织的慢性改变,如软组织粘连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软组织的修复能力不同,儿童软组织修复能力较强,肿胀消退相对较快;成人软组织肿胀消退相对较慢,且可能出现更多的软组织并发症。
2.软组织钙化
观察是否有软组织钙化现象。陈旧性骨折周围可能出现软组织钙化,这是由于骨折后软组织内的出血、渗出等逐渐机化、钙化所致。例如,骨折后数月至数年,软组织内可见钙化影。不同年龄患者的软组织钙化情况不同,老年患者由于代谢等因素,软组织钙化的发生可能相对更常见;儿童软组织钙化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特殊情况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