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出血需先初步评估与紧急处理,判断出血严重程度并让患者平卧位、呕血时偏头,尽快就医;进一步通过内镜、影像学等检查诊断;治疗包括药物(抑酸、止血)、内镜下治疗;不同病因如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肠道肿瘤等有针对性处理;康复期要调整饮食,避免刺激,定期复查。
一、初步评估与紧急处理
1.判断出血严重程度
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可能是轻度出血;若出现黑便且量较多、呕血、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情况,提示可能有中重度出血。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患者,出血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儿童出现胃肠道出血时,由于其代偿能力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要重点观察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
首先要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若有呕血,应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2.紧急就医
无论出血轻重,都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尤其是出现中重度出血表现时,需拨打急救电话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二、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1.内镜检查
胃镜和结肠镜是诊断胃肠道出血的重要手段。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结肠镜可以观察直肠、结肠和回肠末端的病变。对于有吸烟、饮酒史的患者,可能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病变的风险更高;对于有长期腹痛、腹泻病史的患者,肠道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儿童进行内镜检查需根据具体病情谨慎评估,在具备相应儿科内镜操作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
2.影像学检查
腹部CT、血管造影等检查也可用于胃肠道出血的诊断。CT可以帮助发现胃肠道周围的占位性病变等情况;血管造影对于明确血管性病变导致的出血有重要价值,如血管畸形等。
三、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止血,有利于溃疡等病变的愈合。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等。对于老年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儿童一般不首选质子泵抑制剂进行初始的胃肠道出血治疗,除非有明确的适应证且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
止血药物:如凝血酶等,可局部应用促进止血。
2.内镜下治疗
如果在内镜下发现出血病灶,可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内镜下止血夹夹闭血管、电凝止血等。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可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或套扎治疗。
四、不同病因的针对性处理
1.消化性溃疡出血
积极进行上述的抑酸、止血等治疗,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若有需进行规范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和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但需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调整用药。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除了药物和内镜治疗外,对于严重的静脉曲张出血,可能需要进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等措施,同时积极治疗基础肝病,如针对乙肝病毒相关肝病进行抗病毒治疗等。
3.肠道肿瘤出血
明确诊断后,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等,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康复与预防
1.饮食调整
在出血停止后逐渐恢复饮食,开始时可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粗糙食物等,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需劝导其戒烟戒酒,因为吸烟和饮酒会加重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增加胃肠道出血复发的风险。儿童在康复期的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2.定期复查
对于有胃肠道出血病史的患者,需定期进行胃镜、结肠镜等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有消化性溃疡、肠道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病情和生长发育情况制定合适的复查计划。